从“生态绿地”到“生活客厅” 青岛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园
引入多元场景与服务,一幅全龄友好、智慧便捷的城园交融图景徐徐铺开
青岛城市公园:从“生态绿地”到“生活客厅”
清晨,公园的绿道上,晨跑者的脚步声与鸟鸣交织;儿童区传来孩童的欢笑声,家长们坐在长椅上闲聊;凉亭里,琴弦轻颤间流淌出悠扬旋律……这幅各得其乐的图景,恰是公园公共属性与多元需求共生的生动注脚——公园是城市的公共资源,但不止于简单绿化,在城市优化生态场景下,不断破圈融合,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需求,日益成为千万人生活方式的崭新“容器”。
从最初单纯的生态绿地,到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客厅”,公园的角色不断演变,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共属性、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及适度商业化发展的问题。

浮山森林公园经过生态修复和设施升级,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刘栋 摄
力争实现“千里绿道”“千园之城”
自2022年启动公园城市建设以来,青岛完成70个山头公园整治,建设口袋公园302个,新改建城市绿道336公里、林荫廊道145条、立体绿化322处。今年,青岛常态化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力争实现“千里绿道”“千园之城”目标。
初夏,走进太平山中央公园,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绿意盎然。驻足延安一路景观桥,可以近距离亲近森林氧吧;在半城画廊俯瞰市北区一角,都市气息扑面而来;漫步杜鹃谷大桥,可以远眺大海及沿海高楼。
移步浮山森林公园,绿树抽枝展叶,繁花恣意盛开,在蜿蜒的绿道上,市民可悠然散步,尽情领略自然的美好。
张村河生态公园也煞是热闹:儿童天地里,孩子们在滑梯、沙坑、攀爬架间嬉戏,笑声不断;园内打造“三合一”慢行体系,骑行的年轻人、跑步的运动爱好者、漫步的老人各得其乐;草坪上搭满帐篷,亲朋好友分享美食、尽情畅聊……
一处处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了更多高品质绿色生态空间。可见,通过公园城市建设,景美了,人多了,其“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也更加显著。
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的整治提升便是例证。整治中,浮山森林公园建成防火通道(绿道)13.5公里,首次实现市南段、市北段、崂山段融合畅通;太平山中央公园建成7.9公里环山绿道,首次实现了中山公园、植物园、榉林公园等园区融合。不仅园内无界相连,园外也零距离相融。太平山中央公园拆除围栏1590米,建设出入通道75个;浮山森林公园拆除围栏11525米,建设出入通道35个,市民“抬脚可进园”。这些调整看似是“减法”,实则是对公园公共属性的回归。
不断丰富公园内涵和功能
“来到公园,不仅可以赏景,还能运动健身,玩累了还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现在的公园已经今非昔比,吃喝玩乐各种需求都可以满足。”近期,太平山中央公园以“服务升级”为主题,邀请20多名市民代表走进园区,感受变化、畅谈建议。
“不仅能看花赏景,还能让游客沉浸式游玩、各得其乐。”市民李苗说,除了满足市民游客传统的休闲观光需求,希望公园能打造更多适合健身运动、亲子互动、文化体验、社交聚会等的场景。
对多元需求的回应,正是公园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延伸公园“长尾”,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功能的表现。今年4月,第二届青岛大草坪咖啡节在青岛植物园举办,打造了一个集咖啡文化、公园市集和青年休闲生活于一体的沉浸式创造交流盛会:赏花+咖啡,青岛“公园+”玩出新花样。
为满足游客新期待,太平山中央公园以活动为载体,持续丰富游园体验。2023年以来,累计策划组织“科普展”“菊展”“樱花节”“城市公园节”等主题活动80余场,吸引市民游客超950万人次,让逛公园成为市民生活新风尚。记者获悉,今年青岛将开展“公园+”系列活动150次以上。这是公园功能更为丰富、应用场景更多元的有力佐证,也是城市活力和吸引力的体现。
在自然环境、公园功能持续升级的同时,服务也在不断精细化。针对游客“行李多、带娃难、雨天愁”等实际需求,太平山中央公园增加了共享存包、共享童车、共享雨伞等服务,实现“轻量化游园”;母婴室内婴儿护理桌、隐私遮挡帘等一应俱全,成为年轻父母的“温馨驿站”;休息室设有充电插排和热水供应机,让长时间游园的市民随时“充电续航”……同时,园区还率先引入AI智能识别系统,为轮椅和婴儿车通行自动开启无障碍通道。此外,免费轮椅、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设施设备全天候待命,专业医护人员驻点值守,为游客安全保驾护航。
“公园不仅是生态空间,更是城市生活的‘会客厅’。”青岛城发智慧运营公司副总经理胡鲲鹏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服务,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打造全龄友好、智慧便捷的高品质城市公园。
滋养城市生活的“土壤”
公园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如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商业化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做好公园公共属性与多元需求的平衡,本质是“边界”与“弹性”的关系。公园首先需守住生态底线与公益属性:商业设施不能侵占绿地,收费项目不能挤压免费空间,娱乐活动不能破坏静谧氛围。如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严禁商业开发,仅在缓冲区设置少量咖啡吧与文创店,且建筑风格与湿地景观浑然一体,既满足游客轻消费需求,又守护了“城市绿肾”的生态价值。
同时,弹性机制也为多元需求的有序增长提供了空间。有园林专家建议,在公园规划建设阶段,应根据公园定位和周边居民需求,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运动健身、亲子游乐、商业服务等功能区进行科学布局。同时可以吸引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公园建设与运营,企业凭借其专业的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为公园带来新的活力和资源。
当我们在公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当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的人在这里和谐共处,公共空间便真正实现了它的使命——不是打造标准化的“景点”,而是成为滋养城市生活的“土壤”。或许,公园的真正魅力就在于此:它是公共的,却又如此具体地属于每一个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梁超)
相关内容:
-
为城市更新注入金融活水
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资金保障是重要环节。记者获悉,目前已有多家金融机构聚焦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重点领域,通过“融资+融智”服务模式,为城市更新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是要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5-07-24 06:39:00 -
国内最大“移动脖子森林”震撼登场!清远长隆百只长颈鹿首次大规模合群亮相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邓泳怡 7月18日,超过100只长颈鹿组成的庞大种群首次大规模合群亮相清远长隆森林王国,正式与游客见面。这不仅一举创下国内最大长颈鹿种群合群纪录,更成为非洲以外地区规模最大的长颈鹿种群展示。 漫步至园区核心地标神树广场,游客便能近距离欣赏这群“陆地巨人”
2025-07-19 17:03:00 -
三看晋城:一城山水,一城烟火
近 日新华网聚焦晋城看这座城如何在山水与烟火间绘就康养旅居的新画卷 见山、见水、见烟火。这里的康养旅居如一幅水墨丹青——泼墨于雄起苍翠的太行山峦,晕染在街巷田野的烟火人间。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山西晋城深挖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内核,着力打造康养旅居型城市。从多年前的谋篇布局,到如今产业升级,晋城
2025-07-16 15:21:00 -
新易盛预告上半年业绩大增,AI人工智能ETF(512930)涨超3%,机构:光模块行业仍然具备高增长能力
7月1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CPO概念板块领涨市场。相关ETF中,AI人工智能ETF(512930)截至发稿涨3.14%,成交额超7700万元。成分股中,新易盛涨停、中际旭创涨超15%,科沃斯、光环新网、润泽科技、光迅科技等股涨幅居前。AI人工智能ETF(512930)紧密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
2025-07-15 10:50:00 -
从产业到能源:青岛出台顶层规划,重塑城市发展DNA
每年滚动推进500个以上技改项目建设; 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年均增速不低于10%; 到2030年年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不低于1.9亿平方米……近日青岛市政府出台的《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2025-07-15 09:36:00 -
沈阳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开展“你点我检”进商超活动
本报讯 记者朱柏玲报道 日前,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皇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搬进热闹的商超,邀请消费者变身食品抽检的“出题人”和“阅卷人”。此次活动是市场监管部门邀请市民登录全国民意征集系统扫码“点检”的第十五站。“以前总担心买的东西不合格,这下好了,我们也可以‘
2025-07-15 07: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