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了但不会用?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单点突破”,大模型在企业内部应用一定是业务主导
每经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张海妮
4月10日,“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在苏州召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参会时注意到,大模型仍是今年大会的热议主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还在主论坛上提出,在DeepSeek掀起的部署浪潮下,不少企业都部署了大模型,但有个现实问题:不会用。
在此背景下,周鸿祎提出,企业在落地AI(人工智能)相关的部署前应先“对齐价值观”,确定后才能“敏捷迭代,小步快跑”。另外,在模型选择上建议“单点突破”,一个模型只干一件事,不追求宏大叙事,不追求全能。
此外,周鸿祎还提出了几点建议:人人都会用AI是政企使用AI转型的“群众基础”;私有化部署可避免企业数据泄露问题;大模型在企业内部应用一定是业务主导;大模型不能取代政企原有的IT系统;企业数字化水平越高,AI越能加速数转智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不要追求一个大模型解决所有问题
“在座的各位春节期间都见证了DeepSeek一周用户破亿的热烈景象,很多企业家朋友在企业内部也部署了DeepSeek,希望能给业务带来提升。但最近不少企业家朋友跟我说,虽然部署了,却不知道怎么和业务挂钩。”周鸿祎称。
面对此种情况,周鸿祎就“企业如何用好大模型”提出建议。在他看来,企业部署大模型和使用AI的目的很清晰:提升产品/服务能力和价值、提升品牌/组织影响力和客户满意度、降低现有业务成本、增加现有业务收入、孵化新的业务/创造新收入来源。不过,周鸿祎也直言,虽然不能低估大模型的未来潜力,但也不要高估大模型现在的能力。
“现在大模型本身也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企业没有办法制定特别复杂、完整的AI战略。所以最重要的思想是不要追求一个大模型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挑选垂直应用的场景,甚至是一个大模型解决一个垂直场景的问题。”周鸿祎称。此外,周鸿祎还提及,企业需要培养员工的“AI素养”,全员参与,从上到下形成AI文化,鼓励一线员工熟练使用AI。
从技术路径上看,周鸿祎建议企业选择基座大模型,首选是可私有化部署的开源模型。在他看来,闭源云端通用大模型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如不能本地部署、缺少政企内部知识、存在泄密风险、规模庞大无法定制、成本高昂等。
而DeepSeek-R1这类开源模型除了能实现私有化部署,还能做到定制及剪裁,更为关键的是几乎免费,成本极低。除了DeepSeek,周鸿祎还表示,蒸馏小参数模型也可做基座模型,且一套组织中可以有多个基座大模型,如文字大模型、推理大模型、编码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声音处理大模型等,不同的能力由不同的基座模型来实现。
打造分布式算力,以推理算力为主
基座模型选好以后,就需要规划算力网络。
周鸿祎直言,大型企业可以使用专有云算力,也可以自建算力中心,还可以购买。而中小型企业则可尝试使用公有云服务,或用一般配置的电脑部署7B、14B的小参数模型。至于算力类型,企业一开始不需要配备训练算力,主要是推理算力。
应用方面,周鸿祎提出,企业应先判断AI能否介入,再寻求最大收益。“对上服务领导,对下助力员工。把公司内部的流程仔细地拆解,拆解为多个垂直场景,然后找出各个场景中有什么堵点、卡点,大模型是否有能力解决。准备做好之后,还要建设‘四大支柱’。”周鸿祎说。
具体来看,周鸿祎提到的“四大支柱”分别是:“打造知识库”“构建智能体”“打造垂直大模型”“打造企业专用能力和工具”。其中,构建智能体(Agent)相当于让大模型有了“手”和“脚”,能使用工具。
周鸿祎说:“为什么今年智能体比大模型还要热闹?因为企业需要大模型有‘手’和‘脚’,能做具体的任务。但要想打造通用的智能体难度是很大的,企业更应该(考虑)如何打造针对垂直业务的专业智能体。”
周鸿祎指出,目前市面上的智能体所提供的都是通用的“泛能力”,而企业在使用智能体时还需将内部的业务系统也转化成“工具”,让智能体能够调用,从而参与内部的业务和流程。他强调,没有智能体,大模型只能做单步工作,一旦要处理核心业务,担任关键岗位,还需分解执行复杂流程。最后,周鸿祎还提出了几点建议:大模型在企业内部应用一定是业务主导;大模型不能取代政企原有的IT系统;企业数字化水平越高,AI越能加速数转智改。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内容:
-
山西省推出10项改革措施优化信用修复服务
本报讯(记者孟婷)7月25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聚焦经营主体信用修复痛点难点,推出10项突破性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信用修复服务,促进经营主体信用水平全面提升,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省市场监管局回应经营主体关切,制定实施集中清理分类处置,重塑企业良好信用;停止公示企业
2025-07-26 06:22:00 -
浮选槽前那块摇摇欲坠的格栅板,断送了六个年轻的生命
有些地方,本来就不该出现在参观区。7月23号那天,六个二十岁上下的大学生,穿着和日常实训差不多的衣服,站在矿厂的浮选车间里看流程。下一秒,格栅板脱落。七个人瞬间跌落进那个三到四米深的泥浆槽。四位、五位、六位学生,没能再站起来。这不叫参观,这叫人间蒸发。绝望坠落:他们连挣扎都来不及矿浆是什么?不是水,
2025-07-24 20:31:00 -
行进中国 | “喂,有人吗?” 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见闻
机械臂分拣材料。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AGV智能无人运输小车驮着超过自身体积数倍的待加工材料穿梭在车间内。张越摄车间内,AGV智能无人运输小车自动将材料分发至各环节加工,不再需要人工搬运。陈萱摄机械臂正在对AGV小车送来的材料进行加工。陈萱摄将材料送至加工点后,AGV智能无人运输小车又开始执行下一单任务
2025-07-23 16:27:00 -
36氪East Forward 2025出海全球化创新系列名册|重磅发布
破局而生,扬帆出海。中国企业,正积极投身“全球企业”这一长期命题。出海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中国出口总值达13万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同期最高值,同比增幅7.2%。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第一季度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409亿美元,同比增长6.2%。出海的营收贡献在
2025-07-23 14:15:00 -
新闻发布“绘”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助力科技企业新发展
-
十年磨一“证”:浙江绍兴越城不动产登记改革的创新之旅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魏盼 通讯员 李银晗在绍兴越城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不动产登记改革正在逐步优化政务服务的生态格局。从曾经的“多头跑”到如今的“一窗办”,从“纸质证”到“电子照”,从“本地办”到“跨省通”,这场始于“一本证”的破茧成蝶,不仅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更折射浙江数字化改革撬动治
2025-07-19 1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