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AI生成的文章?专家:发布信息时心里要有数
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信息也不断涌现。前不久,一条内容为全国首例“AI医疗误诊”诉讼案开庭的文章,发布在某网络平台上。文章不仅对这起案件做了详细的介绍,还着重分析了案件的庭审焦点和法律问题。然而经《法治在线》记者核实,这篇煞有其事的文章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虚假信息。
时间、地点清晰明了,案情介绍颇为详细。这篇标题为“全国首例‘AI医疗误诊诉讼案’开庭,算法责任界定成焦点”的文章3月13日在某网络平台上发布。
据文章称:2025年3月13日,全国首例“AI医疗误诊”诉讼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文章还对这起案件的基本案情做了详细介绍,称2024年12月,北京市民张女士因持续胸痛前往某三甲医院就诊。接诊医生使用院内部署的“智诊AI系统”进行辅助诊断。然而,张女士次日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这篇文章发布后,立即引发了网友对这起所谓误诊案的热烈讨论。那么究竟是否有这样一起案件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呢?《法治在线》记者与法院进行了核实。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申进:我们在立案,还有审判这个相关的系统呢,我们都查找过了,确实没有发现这个相关案件。
经记者与法院核实,既没有相关案件在当天开庭,也没有文中所提到的案件在法院进行立案,文中所谓的庭审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虚假信息,更不存在全国首例医疗误诊案一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沈阳:现在使用AI是比较容易生成一篇包含所有新闻要素的文章的,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AI因为是一个概率推理的模型的话,它可以自动的给你脑补上,并且可以把所有的细节都设计好。
那么还有哪些虚假信息的展现,令这篇文章看上去极具迷惑性呢?

虽然文章提到的庭审信息和案件内容并不存在,但它依然使用大篇幅,着重分析了这起所谓AI医疗误诊案件所涉及的庭审争议焦点,并详细列明了AI公司、医院方以及医生的相关主张。此外文章还从法律困境、行业影响等多个板块进行了讨论分析,可谓是信息量十足。而这篇看似极具专业性的分析收获了网友百余条的回复讨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沈阳:这篇文章第一是细节都比较充分,第二有些词语很专业,这也是AI谣言的一个特征,正常的人写文章的时候,这个人只有具备某个方向的专业知识,他才能使用专业词汇,但是对AI来说,因为是基本上吸收了人类全量的公开知识,这种情况下,它在任何专业方向上都可以使用层级比较深的专业词汇,所以专业性也使得这种文章看上去特别能够迷惑人。

信息多、细节多、分析角度多,这样极具迷惑性的谣言文章非常容易以假乱真,这又会给公众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危害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沈阳:它会误导大家,本来真实世界当中是没有这样的事,现在捏造了这样的一个事件,就会对人的认知产生一个印象,比如说我们就认为这篇文章谈到的某些观点是对的,或者某个事实是对的,这样对于人类在下一次做决策的时候,肯定是会产生影响的。所以我想编制的谣言,有的有即时的思想上的影响和行动上的影响,还有的谣言是有长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些认知,所以我想就这一类谣言还是有相当危害的。

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文章在网络漫延,真假难辨。虚假信息扩散的加剧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标识办法》提出强制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等规范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沈阳:比如说一篇文章是AI生成的,如果涉及到事实,一定要把它标注出来,这是AI生成的。并且在转载传播过程当中,不能把是AI生成的标识给删除,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第二个就是每个人在发布什么信息的时候,心里面一定要有数,这个是AI生成的吗?发布出去会对大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在传播的起点,进行严格的审核,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提高AI的素养,应该知道哪些AI的内容是可以进行传播,哪些AI的内容生成的谬误的信息是不应该传播的,要有一个甄别能力,否则就变成了自己被动或者主动地参与传播谣言了。
(总台央视记者 张李彬 曾晓蕾 李红叶)
原稿点击>>
如何对待AI生成的文章?专家:发布信息时心里要有数-重庆日报
相关内容:
-
中国机器人产业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全球首发”“中国首秀”重磅新品集中亮相
央视网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大会期间,将举办多场论坛及交流会。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
2025-07-27 17:42:00 -
检察机关加强涉企信用惩戒执法司法监督 助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并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新的部署。检察机关在履行行政检察职责中,对地方涉企信用惩戒适用中存在的执法司法不规范问题进行监督,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社会信用领域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366件,其中,办理行政机关信用惩戒不当案件5
2025-07-25 15:01:00 -
盐城东台市:深化教育数字化应用 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_市县动态】近年来,盐城东台市深入推进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全面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基础建设先行,加快数智赋能。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深度变革。全面推进智
2025-07-23 19:38:00 -
新闻发布“绘”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助力科技企业新发展
-
新易盛预告上半年业绩大增,AI人工智能ETF(512930)涨超3%,机构:光模块行业仍然具备高增长能力
7月1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CPO概念板块领涨市场。相关ETF中,AI人工智能ETF(512930)截至发稿涨3.14%,成交额超7700万元。成分股中,新易盛涨停、中际旭创涨超15%,科沃斯、光环新网、润泽科技、光迅科技等股涨幅居前。AI人工智能ETF(512930)紧密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
2025-07-15 10:50:00 -
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物业服务起纠纷 释法明理化干戈
近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长达近21年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被告孙某是某小区业主,原告物业公司称自2004年起孙某一直未缴纳物业费,累计欠费3万余元。期间,物业公司多次试图联系孙某催要费用,但孙某拒不给付。无奈之下,物业公司诉至法院。案件受理后,
2025-07-14 09: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