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AI生成的文章?专家:发布信息时心里要有数
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信息也不断涌现。前不久,一条内容为全国首例“AI医疗误诊”诉讼案开庭的文章,发布在某网络平台上。文章不仅对这起案件做了详细的介绍,还着重分析了案件的庭审焦点和法律问题。然而经《法治在线》记者核实,这篇煞有其事的文章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虚假信息。
时间、地点清晰明了,案情介绍颇为详细。这篇标题为“全国首例‘AI医疗误诊诉讼案’开庭,算法责任界定成焦点”的文章3月13日在某网络平台上发布。
据文章称:2025年3月13日,全国首例“AI医疗误诊”诉讼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文章还对这起案件的基本案情做了详细介绍,称2024年12月,北京市民张女士因持续胸痛前往某三甲医院就诊。接诊医生使用院内部署的“智诊AI系统”进行辅助诊断。然而,张女士次日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这篇文章发布后,立即引发了网友对这起所谓误诊案的热烈讨论。那么究竟是否有这样一起案件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呢?《法治在线》记者与法院进行了核实。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申进:我们在立案,还有审判这个相关的系统呢,我们都查找过了,确实没有发现这个相关案件。
经记者与法院核实,既没有相关案件在当天开庭,也没有文中所提到的案件在法院进行立案,文中所谓的庭审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虚假信息,更不存在全国首例医疗误诊案一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沈阳:现在使用AI是比较容易生成一篇包含所有新闻要素的文章的,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AI因为是一个概率推理的模型的话,它可以自动的给你脑补上,并且可以把所有的细节都设计好。
那么还有哪些虚假信息的展现,令这篇文章看上去极具迷惑性呢?

虽然文章提到的庭审信息和案件内容并不存在,但它依然使用大篇幅,着重分析了这起所谓AI医疗误诊案件所涉及的庭审争议焦点,并详细列明了AI公司、医院方以及医生的相关主张。此外文章还从法律困境、行业影响等多个板块进行了讨论分析,可谓是信息量十足。而这篇看似极具专业性的分析收获了网友百余条的回复讨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沈阳:这篇文章第一是细节都比较充分,第二有些词语很专业,这也是AI谣言的一个特征,正常的人写文章的时候,这个人只有具备某个方向的专业知识,他才能使用专业词汇,但是对AI来说,因为是基本上吸收了人类全量的公开知识,这种情况下,它在任何专业方向上都可以使用层级比较深的专业词汇,所以专业性也使得这种文章看上去特别能够迷惑人。

信息多、细节多、分析角度多,这样极具迷惑性的谣言文章非常容易以假乱真,这又会给公众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危害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沈阳:它会误导大家,本来真实世界当中是没有这样的事,现在捏造了这样的一个事件,就会对人的认知产生一个印象,比如说我们就认为这篇文章谈到的某些观点是对的,或者某个事实是对的,这样对于人类在下一次做决策的时候,肯定是会产生影响的。所以我想编制的谣言,有的有即时的思想上的影响和行动上的影响,还有的谣言是有长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些认知,所以我想就这一类谣言还是有相当危害的。

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文章在网络漫延,真假难辨。虚假信息扩散的加剧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标识办法》提出强制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等规范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沈阳:比如说一篇文章是AI生成的,如果涉及到事实,一定要把它标注出来,这是AI生成的。并且在转载传播过程当中,不能把是AI生成的标识给删除,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第二个就是每个人在发布什么信息的时候,心里面一定要有数,这个是AI生成的吗?发布出去会对大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在传播的起点,进行严格的审核,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提高AI的素养,应该知道哪些AI的内容是可以进行传播,哪些AI的内容生成的谬误的信息是不应该传播的,要有一个甄别能力,否则就变成了自己被动或者主动地参与传播谣言了。
(总台央视记者 张李彬 曾晓蕾 李红叶)
原稿点击>>
如何对待AI生成的文章?专家:发布信息时心里要有数-重庆日报
相关内容:
-
上海加速建成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我们采访了9位科技企业领军人物
蓝鲸新闻4月30日讯(记者 武静静 翟智超 李卓玲)新华社报道,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9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025-04-30 16:46:00 -
近期这类案件频发,多人被骗!大庆警方最新预警↘
近日,林甸县发生多起以关闭保险或会员收费为由的电信诈骗案件,多名受害人遭受了严重的财产损失。此类案件中,诈骗分子手段狡猾,利用受害人对个人财产安全的担忧设局,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据了解,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以此取得受害人
2025-04-30 13:29:00 -
人形机器人成车展“新宠”,机器人ETF基金(562360)盘中溢价,新邦智能涨超4%
4月28日,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调整,截至发稿,中证机器人指数跌0.41%,成分股中,新邦智能涨超4%,江苏雷利、新时达涨超3%,禾川科技、天准科技、奥普特等跟涨,博杰股份、科沃斯跌超4%。相关ETF方面,机器人ETF基金(562360)截至发稿跌0.22%,成交额超420万元,溢折率0.11%,早
2025-04-28 10:09:00 -
锡林浩特市2025年秋季中小学招生入学重要提醒!
锡林浩特市2025年秋季中小学招生入学友情提示锡林浩特市2025年秋季中小学招生入学实行信息采集、资格审核、结果查询全流程网上办理,家长(监护人)在报名开放时间内必须完成适龄儿童新生入学的网上信息采集。逾期未完成操作或基本信息填写错误等原因造成无法正常报名的,锡林浩特市教育局不再进行资格审核,将随机
2025-04-27 20:12:00 -
AI复制吉卜力,一场盛大合法的抢劫?
OpenAI更新GPT-4o文生图功能后,在全球互联网掀起一股制作“吉卜力”画风图片的潮流(AI生成/图)2025年4月11日,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2025大会上,面对生成式AI是否构成知识产权盗窃的质疑,OpenAI
2025-04-27 14:00:00 -
权威发布 | 2024年以来我省共授权专利11.03万件
冀时客户端报道 省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相关情况。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河北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全省共授权专利11.0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8万件。截至目前,全省有效发明专利达到7.7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153.86万件,地理标
2025-04-26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