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智算中心投入试运行 厦门市思明区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7:44:00    

人民网厦门4月2日电 近日,作为厦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赋能核心基础设施的思明智算中心投入试运行,正式向社会提供算力服务,意味着思明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据悉,思明智算中心旨在通过政企联动、资源赋能的联建联运模式,共享算力网络,致力于服务思明并辐射全国,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算力服务。此次投入试运行的思明智算中心,构架起320P智能算力集群——20台高性能服务器,搭载160块顶级算力卡,专攻大模型训练与复杂场景优化,而4台推理服务器实时响应,支撑各类低时延场景应用;同时,其提供强大算力支撑,高效应对深度学习、大模型训练等复杂任务,并以“一元多芯”异构平台,可支持多元算力协同调度,适配政务、金融、医疗、制造等多领域需求,有助于企业突破研发瓶颈,“涵盖智算底座、大模型调度、数据要素加工、统一运维等,实现从数据存储、算法开发到模型训练的全流程支撑,可赋能智慧政务、智慧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

近日投入试运行的思明智算中心。思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优先服务本地,辖区软信企业享受算力优先调配,剩余资源全网开放……”工作人员介绍,思明智算中心有助于带动区域AI核心产业规模进入“加速模式”,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助力该区成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与生态标杆,“诚邀AI企业、科研机构、数字化转型先锋入驻,共筑智能生态圈”,且入驻企业最高可享市区两级政府专项60%算力补贴,实现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技术落地。

其实,建设思明智算中心是思明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着眼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建设“产业集约、技术密集、要素聚合”的都市科创区并取得良好成效。

坐落于思明区的厦门软件园一期近年来吸引众多人工智能平台、企业进驻。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家级智库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榜单中,思明区位列全国第30名,比上一次进步一名,这也是该区连续5年上榜,显示出思明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的瞩目成效。

数据显示,近年来,思明区紧密衔接和服务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形成软件信息、旅游会展等千亿产业链群,商贸业规模突破万亿。其中2024年,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595件、居全市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90件、增长12.6%,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48倍、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新培育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企业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全年国内专利授权量5784件(含发明专利授权量195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9件);截至当年11月,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90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

位于思明区的厦门软件园二期科技创新型企业集聚。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一系列亮眼成绩来自思明区大力实施“抓创新载体建设、抓创新主体培育、抓创新成果转化、抓创新产业发展、抓创新人才培养”等举措。仅在2024年,该区在力抓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先后落地百度飞桨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厦门科创中心等9个创新平台,并支持企业整合自身创新资源,打造建设各类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创新机构80余个;在力抓创新主体培育方面,出台10项科技创新政策,扶持以软件信息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区规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突破30亿元;在力抓创新产业发展方面,聚焦“数实融合”机制改革,在推动智慧城市智能系统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的同时,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等发展生态,在全市率先启动建设算力规模320P的智算中心,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思明区吸引了一批创新平台纷纷落户。图为百度飞桨人工智能赋能中心。思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首善之区,用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思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厦门市数字经济主阵地,该区在积极融入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推动主导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同时,正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搭建平台生态体系、加速创新要素聚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园、数智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紧抓人工智能产业风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全区产业跨越式提升发展,不懈为厦门高质量发展贡献思明力量。”(余乃鎏 陈博 薛晓莹)

    相关内容:

  • 央媒观豫 | 郑州怎么成了“竖店”?

    日均开机短剧约100部,单剧制作周期7~15天,形成“十分钟找齐灯光组,一小时调拨百套戏服”的集群效应郑州怎么成了“竖店”?阅读提示随着微短剧产业的发展,郑州微短剧市场逐渐火热,一批短剧基地快速崛起,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剧组和演员扎堆赴豫,形成一股“逐戏而居”的“迁徙潮”,郑州也因此有了“竖店”的

    2025-07-27 17:43:00
  • 中国机器人产业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全球首发”“中国首秀”重磅新品集中亮相

    央视网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大会期间,将举办多场论坛及交流会。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

    2025-07-27 17:42:00
  • 山西省推出10项改革措施优化信用修复服务

      本报讯(记者孟婷)7月25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聚焦经营主体信用修复痛点难点,推出10项突破性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信用修复服务,促进经营主体信用水平全面提升,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省市场监管局回应经营主体关切,制定实施集中清理分类处置,重塑企业良好信用;停止公示企业

    2025-07-26 06:22:00
  • 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中新合作“样板间”

    中经记者 郭阳琛 张家振 苏州 上海报道“1995年,园区的第一根桩就打在腾飞新苏项目内,这根桩所在的多层厂房仍能满足现在租户的需求。”凯德投资(中国)产业园、工业及物流地产管理负责人吕福庆是新加坡人,已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多年,这些经历让他对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过往如数家珍。依托星罗棋布的产业园区,已过

    2025-07-26 03:27:00
  • 佳县圪崂湾村:“千万工程”引活水,特色产业结硕果

    阳光讯(记者 高小雨 通讯员 许倩 )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佳县方塌镇圪崂湾村立足资源禀赋,精准发力特色种植产业,昔日“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村,如今正焕发出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蓬勃生机。据悉,2022年,圪崂湾村在科学评估地质、水源条件后,引进新的特色葡萄品种——阳光玫瑰,栽植面积约100亩,

    2025-07-25 10:43:00
  • 浮选槽前那块摇摇欲坠的格栅板,断送了六个年轻的生命

    有些地方,本来就不该出现在参观区。7月23号那天,六个二十岁上下的大学生,穿着和日常实训差不多的衣服,站在矿厂的浮选车间里看流程。下一秒,格栅板脱落。七个人瞬间跌落进那个三到四米深的泥浆槽。四位、五位、六位学生,没能再站起来。这不叫参观,这叫人间蒸发。绝望坠落:他们连挣扎都来不及矿浆是什么?不是水,

    2025-07-24 20:31: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胖胖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