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青岛半数乡村道路今年将“有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6:35:00    

青岛半数乡村道路今年将“有名”

预计2027年将实现命名全覆盖,提升群众生产生活便利度,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

●2024年,青岛共命名乡村地名813个,设置地名标志725处,采集上图1851条,极大方便了乡村群众生活,助力了乡村振兴

●今年青岛将制定引导政策,尽快出台《青岛市乡村道路命名工作指引》,明确命名工作流程,指导规范做好命名、设标、上图、入库等。同时,将采用新标志形式,以适应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等需要,引导镇、村设计安装特色地名、智慧地名,让地名标志成为风景线

●将继续编发地名保护名录,加大乡村地名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力度,守护好精神家园。同时,将在每个区市培育打造2个以上乡村地名文化示范村,要求地名网络有密度、地名标志较健全、地名文化有传承、地名利民惠企有实效,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让群众可感可及

乡村道路命名关系着乡村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关系着乡村的根和魂。

如何让乡村道路有名更扬名?记者从青岛市民政局获悉,今年青岛市将继续大力开展乡村道路命名工作,年底前全市一半的乡村道路将完成命名工作,2026年全市70%的乡村道路将完成命名工作;2027年实现乡村道路命名全覆盖,达到地名管理有制度、重点乡镇有覆盖、数据采集有保证、利农惠农有举措、地名文化有声音的预期目标。这也将破题长久以来救护车不能精准定位到达、农家乐客人搜不到地址、产品等不来客户等困扰乡村发展的一系列难题。

“起”好名,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用手机导航指路,在城里早就司空见惯了。然而,在广袤乡村,能够标注在电子地图上的,往往只有村名。再往村里走,导航这个智能帮手就“爱莫能助”了。

“到村里就会发现,村路就像蜘蛛网。”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民生保障中心主任高存乐经常要到村里开展基层社区治理工作,“要么是无名道路,要么是一不小心就钻进了死胡同。尤其对于很多在山区的村子来说,村路更是像迷宫一样,想找对地方就得问村民。”

“进村要问路”,一直以来也困扰着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青山村的村民。但是最近,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得益于“乡村著名行动”,“王哥庄街道青山村地名一张图”不仅挂在青山村村委会的对面,还被村民和游客以电子版的形式广泛转发、使用。

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帅介绍,2024年,青岛共命名乡村地名813个,设置地名标志725处,采集上图1851条,极大方便了乡村群众生活,助力了乡村振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乡村道路命名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所以在命名、设标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青岛市民政局将制定引导政策,尽快出台《青岛市乡村道路命名工作指引》,明确命名工作流程,指导规范做好命名、设标、上图、入库等。同时,还将采用新标志形式,以适应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等需要,引导镇、村设计安装特色地名、智慧地名,让地名标志成为风景线。”张帅介绍,在命名的同时,为更好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将继续编发地名保护名录,加大乡村地名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力度,守护好精神家园;在每个区市培育打造2个以上乡村地名文化示范村,具体要求是地名网络有密度、地名标志较健全、地名文化有传承、地名利民惠企有实效,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让群众可感可及。

“用”好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水集街道团岛中路台铃电动车专卖店2024年6月由石岛路迁至新址,有不少群众因找不到新址导致售后矛盾不断。

地名服务志愿者李国英听说此事后,立即登录“乡村著名行动”微信小程序把店铺拍照上传到地图软件,一个工作日后审批通过。专卖店经理孙女士高兴地合不拢嘴:“这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老客户想找我,地图软件上一搜跟着导航就来了,再也没有人说我是关门跑路了。还有不少想买电动车的新客户,也是通过地图软件搜索找到我的。”

在莱西市,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2022年8月底,民政部部署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莱西市成为70个试点县(区、市、旗)之一,随即启动乡村地名采集上图相关工作。莱西市的夏格庄蒜香鸡、官道小米、马连庄甜瓜、七岌葡萄等地名标识品牌的持有方,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微信小程序,将地名标识品牌上传到地图软件,各镇街也积极上传与品牌关联的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民俗旅游点、特色名吃店、农业合作社等惠农兴农兴趣点,拓展地名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莱西市夏格庄蒜香鸡总经理张为连表示,通过这样的品牌推广宣介,带动销售收入增加了300多万元。位于莱西市吉林路北侧的青岛双龙泉家庭农场经营者介绍,受益于惠农兴农兴趣点上图,大批游客直接根据地图导航来到农场,实现增收100多万元,大大超出开业初期的预想。

随着乡村道路命名试点行动的深入开展,以“地名+品名”开发乡村地名文化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乡土产品的做法在青岛比比皆是。

西海岸新区梳理推出了“藏马山”“金沙滩”“唐岛湾”“灵山湾”“古镇口”“小珠山”六大旅居圈,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动呈现地名文化元素。在青岛111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以地名命名的项目就有72项,泊里大集、泊里麦草画、胶南年画、西海岸核雕、塔桥全羊、琅琊台传说、琅琊酿酒工艺、琅耶瓷艺、岛耳河虾仔酱制作技艺、草泊柳编等代表性项目,既传承了地名文化,又助力了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2024年9月,青岛市民政局联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研究确定“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名录名单并发布了第一批“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名录,对外公布了胶州大白菜、莱西大花生、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等“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342个,以地名元素提升了地方土特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组织采集信息上图,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

打造“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创新推进“地名+”工作模式,不但助力了乡村优质农副产品、文化旅游线路的推介推广,更传承保护了乡村优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泊里镇蟠龙庵村是西海岸新区打造的一处地名文化主题社区。在这里,不仅修建了民俗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还定期开展以地名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地名故事分享会、地名文化摄影展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感受到地名文化的熏陶,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相关内容:

  • “凝聚青春力量·赋能价值创造”——中建筑港设计研究院、三公司联合青岛市工程咨询协会开展价值创造交流会

    4月27日,中建筑港设计研究院、三公司联合青岛市工程咨询协会在苏南运河项目部开展“凝聚青春力量·赋能价值创造”价值创造交流会。本次会议以“凝聚青春力量·赋能价值创造”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项目实际管理中调动青年员工的思想活力,在设计服务、设计优化创效管理中发挥青年员工的创新创效意识,挖掘更多价值

    2025-04-29 14:18:00
  • 海阳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合伙人”双驱联动,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28日讯(通讯员 任盈盈)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核心在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日前,海阳市人社局开展“市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和“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市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工作中,海阳市人社局积极与专家服务基地对接,

    2025-04-29 09:35:00
  • 视频 | “沉浸式”感受红色革命文化,百名青年走进典型村

    为进一步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4月27日,团江城区委在岗列街道司㙟村举办了“青年有为,热爱有光”——2025年江城区百名青年走进典型示范村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团阳江市委书记刘粉英,江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徐英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晨,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莫卓姬参加活动,150名

    2025-04-28 22:24:00
  • 孤儿助学扩面提标,民政部全学段保障|新京公益4月播报

    政策发布孤儿每人每学年可获1万元助学金4月3日,民政部印发《“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实施办法》,修订后的新规扩大资助对象范围,明确将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读的孤儿纳入帮扶,每人每学年可获1万元助学金,助力解决孤儿教育难题。此次修订是继2019年试点后的进一步

    2025-04-28 20:49:00
  •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新疆之窗”

    坐落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大巴扎,是集文化、商贸、美食、文创等于一体的景区,被誉为“新疆之窗”,是新疆旅游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一直以来,大巴扎景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各族群众文化交流、情感交融,通过文旅融合发展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2024年9月,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

    2025-04-28 14:43:00
  • 中方县人民法院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活动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近日,中方县人民法院干警借着群众集中采买的契机,在泸阳镇集市开展“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主题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百姓身边。“老乡,遇到强买强卖、欺行霸市一定要打这个电话!”上午八点半,干警们迅速在集市路口悬挂起“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 继续严厉

    2025-04-28 13:44: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胖胖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