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山间野果的“逆袭”
刺梨,一种通体金黄,身披尖刺的水果。由于口感较为酸涩,即使在原产地贵州,刺梨也不是“果圈”主流,很多人仍把它当成山间野果。随着研究发现,其貌不扬的刺梨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营养,它的维c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果蔬。于是,刺梨“火”了。
作为贵州刺梨的重要产地,黔南州龙里县于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刺梨之乡”,“龙里刺梨”也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回溯发展史,龙里县创造了多项纪录:全国最早建设刺梨良种种植基地;建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刺梨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拥有完整的刺梨产业三产融合业态……在龙里,这颗曾在山间名不见经传的野果,早已“逆袭”成生态富民、乡村振兴的“亿级产业”。

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成熟的刺梨鲜果。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藏在深山里的“黄金果”
刺梨偏爱温暖湿润的气候,在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长势最佳。龙里县雨量充沛、海拔适中,加上昼夜温差较大的山地环境,成为刺梨生长的天然福地。

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成熟的刺梨鲜果。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过去,龙里群众将野生刺梨5个穿一串,挑着小担子,沿着湘黔驿道,步行前往贵阳售卖刺梨鲜果,一些村民还以刺梨泡酒。上世纪50年代起,凭借丰富的野生刺梨资源,龙里一度成为贵阳各个国营食品厂刺梨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1993年,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龙里县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开始尝试规模化种植刺梨,在谷脚镇建设了1000亩人工种植刺梨基地。此后,农业科技工作者在龙里开展一系列种苗繁育科技示范推广,当地刺梨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刺梨品种经驯化也不断优化。
30多年过去了,龙里县刺梨种植面积达10.5万亩。

龙里县茶香村村民采收刺梨。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8年11月,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药王老吉来到贵州帮扶发展,围绕贵州刺梨研发了“刺柠吉”系列产品。而龙里,就是“刺柠吉”系列产品原料的主要供应基地。
小果子做成“亿级产业”
谷脚镇茶香村,是龙里县刺梨种植的“先锋队”。1993年,茶香村还是省级二类贫困村,村民们以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为生,在政府引导下,村民们开始种植刺梨。
“当时道路条件不好,老百姓自己采摘之后,基本靠人挑马驮,或者用摩托车送到外面去销售。”茶香村党支部书记兰江说,近年来,政府逐步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将18公里的通村公路升级为柏油路,建设近68公里机耕道和32公里生产便道,并解决了直饮水、加工用水等问题,大大方便了农户种植、采摘和运输。

工人在生产线上筛选刺梨鲜果。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目前,茶香村547户村民,85%以上都种植刺梨,全村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约5000吨。村里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统一收购刺梨,还成立了“刺梨发展协会”,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
村里的刺梨种植大户还开办了加工作坊,生产刺梨原汁。“刺梨果收购价每斤2到3元,零售价能达到5到8元,但榨成刺梨原汁,两斤刺梨鲜果可以压榨出一斤刺梨汁,零售价能达到15到18元。”种植大户朱小秀说。
刺梨产业也带动了周边村寨的群众就业。每年刺梨成熟后需人工采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兰江介绍,种植刺梨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而如今人均年收入已达2万多元,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但刺梨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不能仅靠农户单打独斗进行初加工。目前,龙里县已培育了8家刺梨龙头企业,刺梨产品加工年产量达6.5万吨以上,产值超3.5亿元。

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景。新华网发(饶美 摄)
在当地生产规模最大的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从清洗、压榨、杀菌、酶解降温,到精滤、浓缩、储存,每一道工序都在严谨、高效地进行。“我们每年要收购3000万元的刺梨鲜果。”恒力源常务副总经理林建说,公司还开发了刺梨饮料、浓缩汁、口服液等多种产品,下一步还将开发刺梨日化用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开拓新业务领域。
刺梨花开迎客来
五月初夏,龙里县的刺梨花已是漫山遍野,粉红的花朵在山风中轻轻摇曳,红绿相映,生机盎然。
近年来,龙里县大力推动“农旅融合”,依托刺梨产业带和水库、溶洞风光,打造了“十里刺梨沟”旅游景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在景区建成了山地自行车主题公园,并引入全国山地自行车户外运动赛事。

刺梨花海骑赏大会的运动员在骑行。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5月17日,2025贵州·黔南刺梨花海赏骑大会暨魅力龙里“四季”骑游活动在龙里举行,来自国内外的500余名骑行爱好者齐聚刺梨沟,一边感受赛道刺激,一边领略刺梨花海浪漫。
除了骑游活动,龙里还同步举行了赏花文化艺术节、徒步踏青大会、花米饭评比等活动。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多个特色展区,向游客和骑行爱好者展示龙里县丰富的刺梨文化、民俗风情。
“夏赏花、秋收果”。借助丰富的文旅体活动,当地果农生产的刺梨原汁、果脯、干果等特产有了销路。有的村民还在景区附近开起农家乐和民宿,进一步丰富了景区业态。据介绍,刺梨沟景区年接待观光自驾游游客30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

旅客在景区赏刺梨花。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依托10万余亩刺梨基地,龙里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接下来,当地还将以刺梨产业为基础,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喻辉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相关内容:
-
“村超”绿茵重生记!数字解码“贵州超力量”,让世界看懂“中国式团结”
235.71米洪峰咆哮而来,10分钟吞噬“村超”球场;20天昼夜兼程,废墟上重建希望。从泥沼到绿茵,从沉寂到沸腾——7月26日,贵州村超带着爱与期待归来!在一个个数据中,看见风雨里迸发的“贵州超力量”。在一个个场景里,读懂洪水冲不散的“中国式团结”!文案:叶力 赵野平
2025-07-26 15:57:00 -
三看晋城:一城山水,一城烟火
近 日新华网聚焦晋城看这座城如何在山水与烟火间绘就康养旅居的新画卷 见山、见水、见烟火。这里的康养旅居如一幅水墨丹青——泼墨于雄起苍翠的太行山峦,晕染在街巷田野的烟火人间。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山西晋城深挖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内核,着力打造康养旅居型城市。从多年前的谋篇布局,到如今产业升级,晋城
2025-07-16 15:21:00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与创新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
7月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与创新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东盟、“一带一路”、中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相关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共商生态产品与绿色生产力发展之策。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
2025-07-06 16:22:00 -
《锦绣芳华》热播 多处取景襄阳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璐、通讯员王皓月、何梦琴)6月末,《锦绣芳华》终于来了。作为《国色芳华》的续集,该剧一直被期待,首播3小时登顶猫眼网络剧实时热度榜,社交媒体上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在它的预告片中,就出现了襄阳盛世唐城景区的御花园。该剧由杨紫、李现领衔主演,讲述了长安芳园之主何惟芳以商为本、济弱扶倾,在
2025-07-03 16:27:00 -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号机组锅炉空气动力场试验完成
6月17日,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660兆瓦)2号机组“W”火焰锅炉空气动力场试验顺利完成。该试验的完成保证了锅炉燃烧的安全性,为下一步机组锅炉点火吹管、整套启动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也为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可靠基础数据。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
2025-06-19 20:47:00 -
省人民政府关于向平等职务调整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同意:推荐向平、张贵超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人选;推荐曾锋为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选;推荐向东海为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人选。以上人员职务调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有关规定程序办理。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编辑:邓晗
2025-06-19 1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