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山间野果的“逆袭”
刺梨,一种通体金黄,身披尖刺的水果。由于口感较为酸涩,即使在原产地贵州,刺梨也不是“果圈”主流,很多人仍把它当成山间野果。随着研究发现,其貌不扬的刺梨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营养,它的维c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果蔬。于是,刺梨“火”了。
作为贵州刺梨的重要产地,黔南州龙里县于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刺梨之乡”,“龙里刺梨”也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回溯发展史,龙里县创造了多项纪录:全国最早建设刺梨良种种植基地;建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刺梨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拥有完整的刺梨产业三产融合业态……在龙里,这颗曾在山间名不见经传的野果,早已“逆袭”成生态富民、乡村振兴的“亿级产业”。

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成熟的刺梨鲜果。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藏在深山里的“黄金果”
刺梨偏爱温暖湿润的气候,在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长势最佳。龙里县雨量充沛、海拔适中,加上昼夜温差较大的山地环境,成为刺梨生长的天然福地。

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成熟的刺梨鲜果。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过去,龙里群众将野生刺梨5个穿一串,挑着小担子,沿着湘黔驿道,步行前往贵阳售卖刺梨鲜果,一些村民还以刺梨泡酒。上世纪50年代起,凭借丰富的野生刺梨资源,龙里一度成为贵阳各个国营食品厂刺梨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1993年,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龙里县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开始尝试规模化种植刺梨,在谷脚镇建设了1000亩人工种植刺梨基地。此后,农业科技工作者在龙里开展一系列种苗繁育科技示范推广,当地刺梨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刺梨品种经驯化也不断优化。
30多年过去了,龙里县刺梨种植面积达10.5万亩。

龙里县茶香村村民采收刺梨。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8年11月,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药王老吉来到贵州帮扶发展,围绕贵州刺梨研发了“刺柠吉”系列产品。而龙里,就是“刺柠吉”系列产品原料的主要供应基地。
小果子做成“亿级产业”
谷脚镇茶香村,是龙里县刺梨种植的“先锋队”。1993年,茶香村还是省级二类贫困村,村民们以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为生,在政府引导下,村民们开始种植刺梨。
“当时道路条件不好,老百姓自己采摘之后,基本靠人挑马驮,或者用摩托车送到外面去销售。”茶香村党支部书记兰江说,近年来,政府逐步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将18公里的通村公路升级为柏油路,建设近68公里机耕道和32公里生产便道,并解决了直饮水、加工用水等问题,大大方便了农户种植、采摘和运输。

工人在生产线上筛选刺梨鲜果。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目前,茶香村547户村民,85%以上都种植刺梨,全村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约5000吨。村里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统一收购刺梨,还成立了“刺梨发展协会”,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
村里的刺梨种植大户还开办了加工作坊,生产刺梨原汁。“刺梨果收购价每斤2到3元,零售价能达到5到8元,但榨成刺梨原汁,两斤刺梨鲜果可以压榨出一斤刺梨汁,零售价能达到15到18元。”种植大户朱小秀说。
刺梨产业也带动了周边村寨的群众就业。每年刺梨成熟后需人工采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兰江介绍,种植刺梨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而如今人均年收入已达2万多元,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但刺梨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不能仅靠农户单打独斗进行初加工。目前,龙里县已培育了8家刺梨龙头企业,刺梨产品加工年产量达6.5万吨以上,产值超3.5亿元。

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景。新华网发(饶美 摄)
在当地生产规模最大的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从清洗、压榨、杀菌、酶解降温,到精滤、浓缩、储存,每一道工序都在严谨、高效地进行。“我们每年要收购3000万元的刺梨鲜果。”恒力源常务副总经理林建说,公司还开发了刺梨饮料、浓缩汁、口服液等多种产品,下一步还将开发刺梨日化用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开拓新业务领域。
刺梨花开迎客来
五月初夏,龙里县的刺梨花已是漫山遍野,粉红的花朵在山风中轻轻摇曳,红绿相映,生机盎然。
近年来,龙里县大力推动“农旅融合”,依托刺梨产业带和水库、溶洞风光,打造了“十里刺梨沟”旅游景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在景区建成了山地自行车主题公园,并引入全国山地自行车户外运动赛事。

刺梨花海骑赏大会的运动员在骑行。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5月17日,2025贵州·黔南刺梨花海赏骑大会暨魅力龙里“四季”骑游活动在龙里举行,来自国内外的500余名骑行爱好者齐聚刺梨沟,一边感受赛道刺激,一边领略刺梨花海浪漫。
除了骑游活动,龙里还同步举行了赏花文化艺术节、徒步踏青大会、花米饭评比等活动。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多个特色展区,向游客和骑行爱好者展示龙里县丰富的刺梨文化、民俗风情。
“夏赏花、秋收果”。借助丰富的文旅体活动,当地果农生产的刺梨原汁、果脯、干果等特产有了销路。有的村民还在景区附近开起农家乐和民宿,进一步丰富了景区业态。据介绍,刺梨沟景区年接待观光自驾游游客30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

旅客在景区赏刺梨花。新华网发(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依托10万余亩刺梨基地,龙里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接下来,当地还将以刺梨产业为基础,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喻辉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相关内容:
-
直播预告|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9月9日启幕
秋风送爽,美酒飘香。9月9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将在贵州贵阳举办。本届酒博会以“汇全球佳酿,促开放合作”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000家企业展商,集中展示超过20000款酒类产品,不仅涵盖了白酒、葡萄酒、啤酒、果酒、红酒等多个品类,酒类衍生品、酒产业旅游、
2025-09-08 17:00:00 -
终于等到了!佛山传说中的日照金山➕蓝眼泪,居然这么出片!
佛山三水“蓝眼泪”+日照金山景观引发广泛关注,8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不少市民被社交平台上的宣传吸引前往打卡。三水“蓝眼泪”景区的湖水湛蓝如璀璨的蓝宝石,呈现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在清晨时分,游客还有机会拍摄到类似“日照金山”般的绝美画面。此外,景区内提供浮潜活动,能够充分满足游客多样化的
2025-08-26 10:29:00 -
党九寨里普新声!贵州开放大学“黔音筑梦——乡村振兴语通队”到从江党九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黔音筑梦—乡村振兴语通队”到从江县下江镇党九村党九寨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此次活动以入户宣讲与院坝会相结合的形式,将普通话推广融入乡村生活,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推广普通话活动期间,实践队成员深入村民家中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队员们结合
2025-08-23 21:26:00 -
河南南召:三大民宿集群藏身山水间
河南日报讯(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亚楠 通讯员 王修文)“这里有山有水、植被茂密,民宿很有特色,中医药养生、乘船游览九龙湖、乘坐全长1888米的水滑梯等深受喜爱。”8月13日,来自新乡的游客刘璐一家对南召五朵山景区赞叹不已。为一间房,赴一座城!南召县五朵山景区内蓼花汀精品民宿坐落在九龙湖湖畔,采用
2025-08-18 15:42:00 -
全省仅3家!洛邑古城入选
14日,记者从洛阳市有关部门获悉,洛阳市洛邑古城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此次河南省有三个新场景入选,还有焦作市云台山岸上村、新乡市胖东来·大胖商超。据悉,2024年度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认定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主办,旨在推广
2025-08-15 11:45:00 -
受台风“杨柳”影响,平潭这些景区临时关闭
13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发布通知受台风“杨柳”影响仙人井景区、坛南湾景区长江澳景区、星辰大海·镜沙石牌洋景区、龙王头海洋公园等景区景点临时关闭↓↓↓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受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影响,平潭沿海风力增强,为保障广大游客的旅游安全,以下景区景点于2025年8月13日15:0
2025-08-13 18: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