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顺德乡村场域的艺术浪潮,何以激起青年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9:24:00    

乡村需要艺术,还是艺术需要乡村?

乡村需要青年,还是青年需要乡村?

佛山市第二届青年艺术周给出的答案是:共生。

这种共生,是不强调任何一方主导,而是以多方融合互动碰撞出新的可能,构建起乡城共生的新型文化生态。

4月30日至5月4日,超30万人次参与这场共生实践,编织起多元文化交融、城乡文旅融合的美丽图景。其中,位于乐从大墩的主会场,创新将艺术与游戏、青年与村民老旧建筑与新潮创意连接,走出了一条艺术乡建的新路径,吸引超15万人次加入。

何以艺术?从“看客”到“创客”的实践

“在这里,和我擦肩而过的都是艺术家。”这是刘丹发表在社交平台的感言,作为旅行博主,“五一”假期她本该跑向大江南北,但却转头扎进了乡村,一待便是两天。

这是她翻找各种网络资料,而后深思熟虑的结果。“做旅游推介的,其实最忙的时候是放假前,连轴转了几天,我选择大墩村这个地方放空自己。”刘丹直言,原以为只是普通的乡村游,没想到意外解锁了一个充满艺术的秘密基地,“顺德应该早点宣传这个地方。”喝着咖啡的女子感慨道。

和刘丹一样,被大墩村的艺术气息惊艳的还有一众市民游客。社交媒体上,关于青年艺术周的热度一潮接着一潮,大到整个村居的人文生态,小到一件戳中心尖的艺术品,都成了分享话题。

“不止是游客,我在这里也学到很多,比如有处艺术装置用的是蚊帐,感觉回到了小时候。”花道艺术家陈韫瑜表示,这是她第二次参与青年艺术周,巧合的是,她的装置作品与本届主题不谋而合,都强调着——共生。

这是继首届活动创下10万人次参与、带动乡村文旅消费增长23%的亮眼成绩后,组委会以“乡城共生”为主题将艺术周再度升级。不仅将共生的范围扩大到南海、高明,更联动超500名青年艺术家和村民参与乡村艺术共创,通过一件件具象或抽象的艺术作品,将共生理念化为实践,引导更多群体参与,点燃艺术氛围。

现场,入村艺术家的艺术空间兼具在地属性和美学功能;散落村居的艺术装置表达着创作者对城乡的理解和认识;村民房前屋后的绿植错落有致,体现着屋主的审美情趣;就连街巷的竖旗、海报也成了风景,点缀着乡间的诗意。

不期馆设计总监占姆波正是被这番乡村风情打动,自发与村民共创艺术装置《是...》,将存在于大墩的绿植和撞色风格结合,又重新放入乡野风景中,增色艺术之乡。

可以说,通过绿植,占姆波感受到大墩村的艺术张力,它不仅能吸引很多艺术家进驻,创作本身也不限于冠有“艺术家”头衔的小部分人,村民自己就是艺术家,有着对艺术的包容和认同。

高漪山也这么认为,因为把毛毡版醒狮搬进老房子,不是所有村居都能接受的事,但大墩村民可以。“他们很不一样,不会介意这是祖宅不能随意摆入外来物件,而认为是有了这些艺术装置,祖宅才会有生机,不会被闲置”。

不少艺术家还提到,艺术装置搭建过程中,村民不是站在一旁的看客,而是主动询问并协助的共创者,这是根植于他们心中的共生精神,也是水乡文化“有容乃大”的生动表达。

在这里,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褪去启蒙者的外衣,以平等姿态融入乡村肌理,成为激活乡村文化基因、提升乡村生活品质的重要力量。

何以共生?从“对立”到“相融”的转变

假日时光悠扬,大墩水车公园的河岸两侧,上演着最生动的共生图景。何振楠的艺术装置《激》横卧于此,彩灯妆点的龙舟轮廓倒映水面,数间民房为底色,与对岸新城玻璃幕墙的冷光交相辉映。

这是何振楠刻意选择的天然矛盾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很难想象,完全相反的城乡风貌,就是一河之隔。”他直言。

同样的,大墩村内也是如此:既有数百年历史的家庙和代代相传的祖宅,也容许青年艺术家带着新想法入驻。老民宅里张贴着流行的“热词”,潮流文创又将传统形象活化......这与艺术周的“共生”主题,自然吻合。

超20处艺术装置,也悄然打破着事物边界,让对立成为互融,让单一成为多元。例如,顺德籍艺术家佘海晴将人工打造的钻石与自然生长的玫瑰结合,灿烂与璀璨皆可夺目;高漪山把时兴的毛毡技法与传统醒狮结合,讲述历史也反映时代;陈韫瑜让绿地“长出”工业管材,纵横交错间构造着取景框里的新角度等等。

在这里,艺术不是舍弃或颠覆传统,而是让两种文明、不同媒介在相互交融,碰撞新生。

何以延续?从“事件”到“生态”的进化

青年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5天时间,15万人次的打卡,只是限定时间里的热度。要想让艺术长久滋养乡村,必须激活青年群体活力,让一场活动得化为可持续文化生态。

这也是活动筹备方——不期馆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日岛民”体验由此诞生。

与普通的乡村游不同,来到大墩的青年循着导航或点评软件的推荐,草草拍照结束。众多参与者选择的是拿起手绘地图,查看其中的艺术标记点,逐一打卡,感受不同空间带来的感官体验。

“我们希望,入村游客,尤其是年轻人来到这时,能够体验到整个村落的艺术资源。”不期馆主理人潘小毅表示,相较于去年,大墩的艺术氛围和空间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可供游玩打卡的地方也日益丰富,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并调动游客参与的积极性,“定向游戏”是不错的尝试。

活动中,入村游客还能在“一日岛民”活动中获得“身份标识”,可以是一张岛民证,也可以是印着房产证的冰箱贴,更有多款在地艺术家制作的文创,以及各种互动体验,加深着参与者对这片土地的“独家记忆”。

“我们只要不懂得路就问村民,刚开始还很紧张,后来直接打招呼喊‘靓姨’,他们也很热情,告诉我们哪条小路更近,哪条路线能遇到更多的打卡点。”就读于广州大学的董同学表示。

此外,青年还被邀请参与乡村共建,助力乡村发展。现场,来自广州美术学院、韶关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学生团体纷纷献计献策,结合此前参与艺术乡建的心得,与导师、村委会、村民交流,思考并献策村落建设。

“希望青年艺术家们能够根植传统、勇于创新,围绕‘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用艺术为乡村‘上色’。”在今年活动开幕式上,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书记徐旭雁如是说。

这个五月,第二届青年艺术周圆满落幕,但属于青年、属于乡村的“艺术周效应”仍在继续,愈演愈烈,推动着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文/顺德融媒记者赖珊桦

图/组委会供图

    相关内容:

  • 河北馆陶:“五一”精彩文旅活动解锁“出圈”密码

    体育赛事点燃乡村活力、传统文化焕发新魅力、康养与美食解锁新场景……“五一”假期期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以“邂逅公主 ‘艾’上馆陶——来馆陶见一面”为主题,围绕“彭艾康养”“馆陶公主”两大资源特色,精心策划十五项文旅活动,打造了一场“文化可感、产业可融、体验可续”的文旅盛宴,吸引八方游客共赴一场穿越古

    2025-05-07 20:41:00
  • 顺德乡村场域的艺术浪潮,何以激起青年活力?

    乡村需要艺术,还是艺术需要乡村?乡村需要青年,还是青年需要乡村?佛山市第二届青年艺术周给出的答案是:共生。这种共生,是不强调任何一方主导,而是以多方融合互动碰撞出新的可能,构建起乡城共生的新型文化生态。4月30日至5月4日,超30万人次参与这场共生实践,编织起多元文化交融、城乡文旅融合的美丽图景。其

    2025-05-07 09:24:00
  • 赵心童成就斯诺克世锦赛亚洲首冠

    5月5日,赵心童在颁奖仪式后庆祝。新华社发(翟政摄)新华社伦敦5月5日电(记者张薇)中国选手赵心童5日顶住老将威廉姆斯最后阶段的反扑,以18:12力克对手,成为第一位夺得斯诺克世锦赛冠军的亚洲球员。5月5日,赵心童在比赛中。新华社发(翟政摄)“我简直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我觉得这是一场梦。”赵心童赛后说

    2025-05-06 08:58:00
  • 全国先进工作者杨红梅用三次“逆行”,点燃乡村孩子的科学梦

    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刘向东 吕文倩 摄影报道“这几天与全国各地的劳模、工匠以及先进工作者们在一起交流,我深受震撼和鼓舞,深切感到唯有科技才能兴国。”4月29日接到记者电话时,杨红梅刚刚在北京参加完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领取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奖

    2025-05-06 08:44:00
  • 时政“留声机”•科技好“young”的

    100多年前,一群青年高举“科学”火炬,照亮民族觉醒之路。今天,新时代青年以热血与勇气,书写下科技强国的崭新篇章。从人工智能探索前沿,到探月探火逐梦星河;从“人造太阳”刷新“亿度千秒”,到量子计算机再破世界纪录……今日之中国,涌动着创新创造的青春力量。当年轻的心跳与时代的脉搏同频,中国的未来就永远年

    2025-05-05 13:12:00
  • 经济日报评论员:矢志奋斗筑梦青春中国

    来源:经济日报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青年一代有理想、敢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未来,实现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的所思所盼,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一封封书信、一次次讲话、一场场座谈,无不饱含对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关怀。“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

    2025-05-04 22:04: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胖胖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