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是累的?别再忽视!这种越歇越难受的症状最危险
杭州的梅雨季总是带着黏腻的气息,61 岁的严大叔站在楼梯间,左手紧紧按着胸口。爬三楼的功夫,他已经气喘如牛,那种被巨石压迫的胸闷感又一次袭来,就像有双无形的手在挤压着心脏。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普通的 "老年体弱",竟藏着致命的危机。
一、生命通道的双重封锁:当心脏陷入 "双重困境"
在当地医院的导管室里,严大叔看着造影屏幕上的血管影像,突然想起老家堵塞的灌溉渠 —— 前降支血管中段完全被钙化斑块堵死,像一段锈死的水管,而右冠血管近中段狭窄超过 90%,仅剩一丝缝隙勉强供血。心电图上跳动的 ST 段,如同干旱预警的红色信号灯,警示着心肌细胞正在经历 "水荒"。

"这两根血管是心脏的 ' 主干道 ',前降支供应左心室大部分心肌,右冠则为右心和左心室下壁供血。" 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段群军主任医师指着三维重建模型解释,"前降支 CTO 病变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车祸,而右冠狭窄则是必经之路上的塌方,双重阻塞让心脏随时可能 ' 断粮 '。"
更严峻的是钙化病变的特殊性:前降支血管壁钙化程度达到 IV 级,硬度堪比磐石,传统介入导丝根本无法通过;右冠的钙化斑块则像附着在血管壁的牡蛎壳,随时可能脱落引发栓塞。这种复杂病情,单靠内科介入或外科搭桥都难以两全其美。
二、手术台上的 "交叉火力":内外科联手破局
在博奥院区的多学科会诊室,段群军团队与心内科刘炳辰团队围坐在手术模拟系统前。屏幕上,严大叔的心脏血管如同交错的河流,红色区域标注着阻塞部位。"如果先做搭桥,术中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右冠急性闭塞;如果先做介入,前降支开通失败会导致心肌缺血加重。" 麻醉科主任的担忧,让会议室的气氛骤然紧张。

最终敲定的 "杂交手术" 方案,如同精密的军事部署:先由段群军团队实施微创搭桥,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建立新的供血通道;紧接着刘炳辰团队通过股动脉穿刺,用振波球囊震碎右冠钙化斑块,精准植入支架。这种 "先搭桥后介入" 的顺序,如同先架好备用桥梁,再维修主路,确保心脏供血不间断。
三、5cm 切口的 "血管嫁接":外科医生的微观战场
手术当日,严大叔被推进杂交手术室。段群军主任医师在左胸做了一个 5cm 的切口,长度仅相当于成年男子两根手指的宽度。胸腔镜镜头探入体内,屏幕上显现出跳动的心脏,如同红色的果冻般起伏。"保持心率 60 次 / 分,稳定住心脏位置。" 段群军手持精细的吻合器械,在直径不足 3mm 的乳内动脉和前降支之间穿梭,每一针都像在薄冰上跳舞。
"CTO 病变的搭桥需要在阻塞远端寻找通畅血管,就像在塌方路段下游重新开凿水渠。" 他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放大镜下,钙化斑块呈现出珍珠母般的光泽,而吻合口的缝线细如发丝,需要在心脏跳动的间隙精准对位。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毕,监护仪上的 ST 段开始逐渐回落,仿佛干旱的土地终于迎来甘霖。

四、血管内的 "精准爆破":内科医生的隐形战场
外科团队完成搭桥后,刘炳辰主任医师接过 "接力棒"。在大腿根部穿刺点,导丝如同灵活的蛇类,沿着血管蜿蜒上行,直达右冠病变部位。"钙化斑块硬度高,普通球囊难以扩张,必须用振波球囊进行冲击波碎裂。" 随着控制台的按钮按下,导管内发出细微的震动,如同微型爆破专家在血管内作业,将钙化斑块震成细小颗粒。
支架释放的瞬间,造影剂顺利通过右冠血管,原本狭窄的管腔恢复成流畅的弧线。"就像疏通了堵塞的下水道,水流终于畅通无阻。" 刘炳辰盯着屏幕,调整支架位置确保贴壁良好。此时,杂交手术室的双屏显示着搭桥血管的血流信号和介入后的血管影像,如同两张完美的拼图,共同构建起心脏的供血网络。
五、术后重生:从 "半颗心" 到 "满血复活"
术后第二天,严大叔在护士的搀扶下缓缓起身,双脚触地的瞬间,他露出惊喜的表情 —— 困扰半年的胸闷感竟消失得无影无踪。监护仪显示,他的心肌酶指标已恢复正常,心电图的 ST 段回归基线,如同暴雨过后的平静湖面。
第七天出院时,严大叔特意穿上崭新的衬衫,对着病房的镜子整理领口。妻子看着病历上的 "康复出院" 字样,想起术前医生说的 "杂交手术就像给心脏上双保险",不禁红了眼眶。在医院走廊,他们偶遇段群军和刘炳辰两位主任,严大叔紧紧握住他们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劫后余生的感激。
如今,严大叔每天清晨都会在小区里散步,看着胸前 5cm 的手术疤痕,如同看着一枚特殊的勋章。在他手机里,存着术后复查的血管造影照片,那两条重新焕发生机的血管,像极了家乡春天解冻的河流,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命的养分。而在浙大二院的杂交手术室里,这样的生命奇迹,仍在不断上演。
相关内容:
-
牛耀员:全运会里的精神长河|“我们的全运故事”全民征文大赛
珠江的潮水拍打着粤港澳三地的堤岸,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即将点燃。当全运会的旗帜在维多利亚港的晨风中舒展,在港珠澳大桥的钢索间飘扬,在广州塔的璀璨灯光下闪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一条流淌着五千年文明的精神长河。这条长河中,每一朵浪花都折射着中华体育精神的璀璨光芒,每一粒水珠都凝结着普通
2025-07-06 09:55:00 -
如何预防登革热“快递员”找上门?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凯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截至6月下旬,我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481例,较去年上升35%;南方省份媒介伊蚊密度显著升高,部分省份已出现本地聚集性疫情。湖南多地出现高温多雨天气,面临登革热输入性风险和本地传播风险。登革热要怎么预防?近期,湖南
2025-07-03 10:08:00 -
“跨越式着陆”巩膜镜:为脆弱角膜打开清晰新视界
2006年,上海。25岁的机械工程师李明(化名)被800度近视困扰多年。工作中频繁低头查看图纸、操作精密仪器,厚重的框架眼镜成了负担。彼时,“十分钟告别近视”的广告语深入人心,渴望清晰视界的李明满怀希望地接受了近视矫正手术。术后初期,视力迅速提升到1.0,摘掉眼镜的喜悦难以言表。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
2025-07-02 14:48:00 -
困在智能客服里的人
作者:坤舆商业观察 高见“台风要来了,我还能去海南吗?”李女士向智能客服发出询问时,距离她出发只剩三天。她预订的是旅游平台上的套餐行程,一旦起飞当天遇上恶劣天气,不仅可能滞留机场,还可能全额损失。但她得到的第一句回复是:“亲,我们平台提供了很多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攻略,您可以先看看哦!”她又问了一遍,客
2025-06-24 10:46:00 -
全球首例膀胱移植手术传喜讯:丧失90%膀胱容量的患者,7年来首次自主排尿
当地时间5月18日,来自美国的一支外科医生团队宣布,他们完成了世界首例人类膀胱移植手术。据报道,该手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州大学的医疗团队操刀,于5月4日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医疗中心实施。近日,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复诊时表示,拔掉导管后,他7年来第一次成功自主排出尿液。接受手术的患者拉兰扎尔据报道,
2025-05-21 09:07:00 -
长期自己烧水喝的人和经常喝桶装水的人,谁更健康?真相来了
桶装水 PK 白开水,谁才是喝水界的 “健康王者”?答案惊人!每天清晨,老张总会哼着小曲儿,烧上一壶自来水,看着那腾腾热气升起,心里满是踏实。而隔壁的小李,年轻的上班族,每天都从门口拎回一桶新的桶装水,图的就是方便快捷。同样是喝水,这两种方式到底谁更胜一筹?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桶装水藏着的 “隐
2025-05-12 1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