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 城市经济“活”起来 赛事经济“燃”起来

“全运号”主题列车行驶在珠江边。
4月23日,粤港澳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迎来开幕倒计时200天;“五一”假期接踵而至;5月10日—11日,世界田联接力赛在天河体育中心上演;5月31日,是传统的端午佳节,6月1日将迎来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十五运会测试赛、群体组比赛陆续开打,十五运会热潮来袭,广州赛区筹备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4月26日—6月2日推出2025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相关活动多达288项,包括2项国际性体育赛事、11项节庆类体育活动、160余项群众性体育赛事、60项商圈体育促消费活动以及55项文化、美食、论坛类活动,整合全市资源,积极对接“体育+”领域实现创新突破的优质企业和相关单位,基于十五运会带动的“全运经济”正在成为赋能广州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记者就此专访了多位学界、产业界专家学者、经营大咖,与大家一起纵论这场城市宣传与全运宣传双向奔赴的新场景、新气象。
全运会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钟智锦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教授表示,广州今年办赛超500场,彰显发展体育决心。广州体育底蕴深厚,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体育消费总规模超63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今年将举办世界田联接力赛、国际龙舟邀请赛等19项国际赛事。
第一,这段时间连续的赛事可以形成一个接一个的体育热潮,促进了市民群体对体育的持续关注,这种关注和热度能够为全运会的开幕和举行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做好舆论铺垫。第二,高潮迭起的体育盛会也能打造好广州的体育文化和体育形象。第三,举办这些赛事,能够为全运会赛事的运行提前演练,确保体育赛事进行中的各个环节运行通畅,有助于提升整个赛事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
全运经济是赛事经济的一种重要形态,以嘉年华这样一种轻松快乐的形态来推进体育经济、赛事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餐饮业、旅游业、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运动装备器材、运动医学等多个行业,给这些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促进产业融合创新,为企业积累品牌价值创造条件。
此外,全运经济还能够通过场馆更新、轨道交通更新、城市更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在数字化的社会,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交互是非常常见的情景,相信“全运经济”一定带来多元的、创新的线上经济表现,因为体育消费既可以是具身的参与,又可以是远程的观看,这应该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的一种范式。
抓住体育消费本质促发展

谭建湘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体育场馆协会运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谭建湘表示,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200天是一个重要节点,整个粤港澳地区开始进入“全运时间”,各项测试赛、群体组比赛相继开打,将引领全国、全球聚焦全运会,渐入佳境,迎来高潮。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两场开幕式将在广州举办,广州有丰富的经验和文化传承,六运会、九运会、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广州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市容市貌,还有城市规划、市民的精神面貌、营商环境等全方位的升级,“全运经济”给广州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塑造了城市品位、形象、多种业态和百姓的消费习惯,相信十五运会将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场难求”的景象,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体育消费增长趋势。“全运经济”概念的提出,已经说明体育产业正在爆发式增长,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要弄清楚体育消费的特点、产品、场景、营商环境是什么,抓住体育消费的本质,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比赛,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我相信,只要广州做出特色,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国的赛事公司、全球顶级赛事都会纷至沓来,让体育赛事成为这座城市亮丽的风景。
“全运经济”真实体验感拉满

徐风云
亚奥理事会官方资料馆馆长、亚洲泳联财务与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徐风云表示,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筹备与体育事业发展方面,广州赛区规划设计极具前瞻性。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和十五运会等都是“重头戏”。天河体育中心、南沙国际网球中心等优质场馆,搭配南越王博物院、广州粤剧院等文化资源,文体融合吸引力十足。政府积极推动体育赛事“三进”,进街区、进景区、进商圈,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联合154家企业做大体育旅游产业,可谓亮点纷呈。
第一,十五运会前的赛事和活动规划意义重大。这既能提前营造氛围,提升市民对全运会的期待;也能通过测试赛检验赛事组织、场馆运行,及时优化调整;还能为媒体提供报道素材,增加全运会曝光量级,推广品牌形象。
第二,全运经济潜力巨大。“体育+”模式融合旅游、购物、美食,推出定制产品和消费季,刺激消费增长。不仅带动体育产业,还能拉动文化、旅游、餐饮等业态协同发展。办全运会推动城市基建升级、服务提升,吸引各类型人才,增强市民归属感、幸福感和城市凝聚力。相比虚拟经济,全运经济的优势在于提供真实体验,现场观赛、商圈消费、文化互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三,全运会也是企业展示的绝佳平台。对优质企业而言,大型赛事是提升品牌和市场认知的重要舞台。
第四,要办好全运会,广州可从四方面发力:一是拓展活动范围,联动粤港澳大湾区;二是打造精品赛事,深化文体商旅融合发展;三是借助网络名人创新宣传,提升市民参与度;四是利用端午节龙舟赛,挖掘特色策划话题,为全运会预热造势。
赛事经济赋能广州“新实践”

王钊
广州体育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钊教授表示,体育不仅仅能为国争光,还能为国增利。当前,体育赛事不仅局限于赛场竞技,大批的赛事活动走进商圈、走进景区、走进街区,通过多场景布局、多业态融合、沉浸式消费等方式,让城市经济“活”起来,赛事经济“燃”起来,商圈经济“热”起来,发展赛事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广州探索赛事经济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推动赛事经济从以场馆集群为重心,向构建“体育+商业+文旅”多元生态格局转变;
二是从“体育搭台”到“城市搭台”,通过体育、文化、商务、宣传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由体育行政部门办赛向城市相关部门协同社会办赛转变,形成了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的赛城联动新机制;
三是从“强调赛事传播”向“注重经济实效”转变,通过谋划60余项商圈体育促消费活动以及55项文化、美食、论坛类活动,凸显“赛事+经济”“全运+全城”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基调。
当前,国内一线城市都在通过积极争取顶级赛事资源、逐步优化办赛营商环境等举措积极探索赛事经济,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已从“短期流量爆发”向“长期生态培育”转变。
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系列活动是一次有益探索,通过打造“一场启动仪式、一场发布会、一月体验空间、一批文旅精品”多元格局等举措,形成“高频次、小场景、深融合”的创新模式,这或将成为国内一线城市探索赛事经济的新样本。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王贞言(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相关内容:
-
广州凝莫玩具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广州凝莫玩具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建筑装饰材料销售;卫生洁具销售;灯具销售;家用视听设备销售;玩具、动漫及游艺用品销售;户外用品销售;箱包销售;眼镜销售(不含隐形眼镜);钟表销售;母婴用品销售;礼品花卉销售;园艺产品销售;日用品销售;个人卫生用品销售;
2025-09-14 04:53:00 -
可提前15分钟气象预警!低空经济安全保障获得新突破
非管制空域航路端到端危险天气短临预警技术取得新突破,可提前15分钟准确预警无人机颠簸……记者从9月6日开幕的第二届低空经济气象前沿科技研讨会上了解到,中国气象局边界层气象重点创新团队在高精度航危天气智能感知和预警若干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为低空经济提供安全飞行气象保障。近年来,全国多地布局低空经济
2025-09-07 01:29:00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 | 创新业态场景,探索多元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拓展观察
新华社福州8月30日电 题:创新业态场景,探索多元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拓展观察新华社记者刘旸从马拉松赛事运营到AI智能健身房,从跑步俱乐部的专业服务到体育综合体的全新体验——近年来,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纷纷开启转型探索。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鼓励体育用品企业研发家
2025-08-30 15:58:00 -
智荟齐鲁、创赢未来!第三届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赛落幕
8月29日,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第三届山东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赛决赛在青岛举办。本次大赛以“智荟齐鲁 创赢未来”为主题,集聚、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新运营机制推动人力资源招聘转型升级,探索开拓人力资
2025-08-30 09:23:00 -
西安菜篮子城市保障中心即将正式运营
近日,西西新闻记者从西安农投集团获悉,西安菜篮子城市保障中心项目顺利通过消防验收,标志着这一重点民生工程已全面具备投入运营条件,即将正式进入运营阶段。据悉,西安菜篮子城市保障中心项目定位为区域农产品流通枢纽,其运营将直接惠及市民生活与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后,将整合农产品仓储、冷链、配送等功能,提升
2025-08-28 16:02:00 -
南召县创新拓展“体育+” 农特产品借“球”出圈
8月27日,笔者获悉,2025年“乡村振兴”县级篮球邀请赛日前在山西省忻州市开赛。我市南召县派出代表队参赛,同时组织企业借助赛事平台开展了农特产品展销活动。这次赛事由山西省体育局主办,来自山西、陕西、河北、河南、贵州5省的20支队伍参赛。比赛为期7天,通过篮球竞技,搭建起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交流合
2025-08-28 08: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