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是第八个被拉出去的”!抗战老兵程茂友忆七七事变:一位战士每杀一个鬼子,就对着天空喊一声亲人的名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10:10:00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抗战老兵程茂友参军、入党80周年。

在“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程茂友的家,只见老人正在整理一件灰色粗布军装上,“八路”两个黑色大字醒目地印在臂章位置,这两个大字曾让多少父老乡亲魂牵梦绕,更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尽管时光流逝,我们仍能感到历史的足音和抗战精神的伟大力量。

1937年7月7日,程茂友的家乡河北遵化“鬼子进村后烧杀抢掠,乡亲们躲进山里,粮食被抢光,连井里都扔了死牲口……”

冀东沦陷:

日寇铁蹄下的苦难岁月

冀东,通常指北京至天津铁路以东的河北省22个县。这里北靠燕山长城,南临渤海,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程茂友出生于1930年1月,成长于冀东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程茂友回忆道:“那时候,鬼子横行霸道,烧杀抢掠,老百姓的日子暗无天日。”

为扑灭抗日烽火,日军进行了5次治安强化大围剿,在长城沿线建造了长300多公里、宽40公里的“无人区”,两侧建了壕沟,修了吊桥,吊桥旁边建立炮楼,涉及冀东、热河、辽西等地。

日军烧毁村庄,屠杀百姓,逼迫幸存者迁入“集团部落”(俗称“人圈”)。程茂友回忆:“‘人圈’里的人们衣不蔽体,吃的是豆饼、橡子面,许多人被活活饿死、冻死、打死。”

程茂友回忆,冀东“无人区”是日军“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实施最残酷的区域之一,仅遵化就有2.6万群众遇害,1.2万间房屋被毁。潘家峪惨案是冀东抗战史上最惨烈的屠杀事件之一。

“1941年1月25日,3000多名日军和2000多名伪军包围了潘家峪,将1400名村民赶到地主潘慧林的大院。屠杀开始后,日军先以机枪扫射,最后点燃柴草焚尸灭迹。全村1000多人被集中屠杀,1300间房屋烧成灰烬。院里到处都是孩子的哭声,他们把婴儿在墙上活活摔死……”

奋起反抗:

冀东人民的抗日斗争

村庄被毁,亲人罹难,但英雄的冀东人民没有屈服。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冀东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7月,冀东爆发了抗日武装大暴动。20万民众组建起抗日武装,攻克县城,建立了抗日政权。

程茂友的两个哥哥和侄子都参加了这场暴动。老人说:“那时候,我们连像样的枪都没有,可乡亲们不怕死!”

面对敌人的“无人区”,抗日军民与日军斗智斗勇。人们躲进山洞、废窑,百姓们发明了“地下交通线”:在壕沟下挖暗道,在“无人区”里建秘密联络站,与八路军、武工队配合,坚持斗争。他特别提到:“我们给部队的粮食,都是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把粮食藏在粪车里送出来的。”

1941年的潘家峪惨案后,30名外出回来的幸存者作出决定:一起参加八路军!后来他们组成“复仇排”被编入部队。

“他们每个人的枪托上都刻着亲人的名字,打仗时喊着亲人的名字冲锋。”老人回忆,“复仇排”在之后的战斗中异常勇猛,先后参加了数十次战斗。

亲历死亡:

参加八路 抗战到底

程茂友家庭是一个抗日斗争的英雄集体,哥哥程茂发被日本人抓住严刑拷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造成残疾;堂兄程茂广参加冀东抗日暴动,第二年在龙山战斗中光荣牺牲;侄子程宝山任八路军营长,在忻州战役中成为烈士。而老人自己更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天凌晨,天还没亮,鬼子就踹开我家门,用刺刀抵着我们全家,和全村人一起被赶到村里大庙前的广场上。”

日军架起机枪,逼问村民:“地道口在哪?粮食藏在哪?武器交出来!”尽管有的乡亲知道八路军的物资藏匿点,但没有一个人开口。场院上哭声一片,程茂友的母亲死死拽着他的衣角,却被日军用枪托砸开。

“我是第八个被拉出去的,前面已有7个村民们被酷刑折磨得奄奄一息。鬼子把铁器烧红,直接烙在人身上……焦糊的肉味混着血腥气,我胃里翻江倒海。”

最令他崩溃的是目睹母亲哀求,“她哭喊着‘孩子才12岁,他啥也不知道啊’,差点晕过去。”正当日军要对程茂友用刑时,烧铁器的柴火用尽,他被命令去扛柴火。这个偶然的“杂役”差事,送来了一线生机。

第一次扛柴时,一个日本兵端着刺刀跟着。第二次扛柴时,日军并未跟踪监视。程茂友至今记得那一刻的心理挣扎:跑,可能被一枪打死,或许还有生的希望;不跑,必受酷刑而死。他想跑到村外,却发现有两名日军哨兵把守,于是顺着庙西墙的豁口钻进了庙内的秫秸垛中。当时所有妇女儿童都坐在秫秸垛上,为他打了掩护。

“多亏乡亲们掩护,让我捡回一命!”有了这段经历后,他毅然参加八路军,“我要让鬼子血债血偿!”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一位战士曾说,每杀一个鬼子,就对着天空喊一声亲人的名字。”

等待“九三”:老兵的心愿

这位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自1955年从朝鲜战场归国后,便与辽宁、沈阳结下不解之缘。他被调到沈阳军区工作,见证了辽宁沈阳的发展。

2019年,他作为部队英模代表现身“致敬”方阵,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军人的风采。

从“无人区”的幸存孩童到共和国老兵,从河北遵化的抗日烽火到朝鲜战场的枪林弹雨,再到辽宁沈阳的默默奉献,程茂友的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屈辱到崛起的历程。

在9月3日这个镌刻着民族荣光的日子临近之时,程老有着一份特殊的等待。

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活着,就要替死去的乡亲们看着鬼子投降;死了,也要在九泉下告诉战友:中国,再不会任人欺凌!”记者离开时,老人正擦拭着“独立自由奖章”。他轻声哼起当年的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老兵资料】程茂友,1930年出生,河北遵化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并入党,1952年入朝作战,1955年归国后长期在辽宁沈阳工作,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立大功一次、小功七次、三等功三次,荣获多项荣誉勋章。2022年、2024年分别获得全军先进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李禹墨 视频:徐小凌

设计:魏爽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内容:

  • “我是第八个被拉出去的”!抗战老兵程茂友忆七七事变:一位战士每杀一个鬼子,就对着天空喊一声亲人的名字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抗战老兵程茂友参军、入党80周年。在“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程茂友的家,只见老人正在整理一件灰色粗布军装上,“八路”两个黑色大字醒目地印在臂章位置,这两个大字曾让多少父老乡亲魂牵梦绕,更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尽管时光流

    2025-07-07 10:10:00
  • 听风吹过十字岭——踏访左权将军殉国地

    新华社太原5月25日电 题:听风吹过十字岭——踏访左权将军殉国地新华社记者丁增义、王春涛五月太行,乍暖还凉。驱车沿清漳河行驶于太行山腹地,公路两侧,壁立千仞,势若8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奋勇拼杀的八路军将士身影。73岁的抗战史料研究志愿者王欣望着车窗外,山风挟着细雨吹过树梢,一如他的心绪,起伏难平——

    2025-05-25 16:03:00
  • 6名骑行者五一被困青海荒漠,获救时仅靠一瓶矿泉水补水 警方:勿贸然进入危险无人区

    5月2日9时,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6名外地骑行者被困冷湖辖区荒漠,已经失联超过10个小时,请求救援。接警后,茫崖市公安局迅速启动救援应急预案,抽调精干警力前往救援,于当天下午4时左右找到被困6人。获救时,6名被困者已无食物,靠捡到的一瓶矿泉水分着喝。冷湖派出所副所长郭延彪

    2025-05-07 06:31:00
  • “我要回大陆!”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定档母亲节

    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今日宣布定档5月10日,并发布“我要回大陆”版海报。作为首部纪录中国台湾老兵生存现状的纪录电影,影片由王童监制,杨正浓执导,顾佳凤担任制片人,主创们经过两年的寻找、探访和实地拍摄,以六位祖籍、背景、身份各不相同的老兵为主人公,用真实镜头诉说其渴望回家的肺腑之声。预告海

    2025-04-21 11:00:00
  • 百岁抗战老兵圆梦松山:一场跨越1200公里的爱心接力

    “同学们,兄弟们,我们又并肩了……”4月16日,在云南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100岁的抗战老兵廖沛林颤抖着抬手向松山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行军礼。1944年,年轻的廖沛林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冲上了松山战场。硝烟、炮火、战友的呐喊……那段记忆深深刻在他的骨血里。80年后,年过期颐的他只有一个心愿:“我想回家

    2025-04-18 14:48:00
  • 福州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

    #网络中国节·清明#福州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同时举办“榕城红音·老兵讲+”主题活动2日,福州市革命英烈纪念园内庄严肃穆,由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福州市委文明办主办,福州市革命英烈纪念园、鼓楼区委文明办承办的“循光——2025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暨“榕城红音·老兵讲+”主题活动在这里举办。青少年在革命烈

    2025-04-03 09:55: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胖胖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