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鱼眼·追问丨站名里的广州:当抗英古村名遭遇主干道标识,谁该为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5:15:00    

2025年4月,羊城晚报一篇《市民建言VS官方命名:广州地铁10号线站名如何平衡精准与文化》的报道,点燃了广州市民对地铁全名的热烈讨论。其中,“广州大道中站”能否更名为“杨箕东”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轩然大波。不少老广在微博话题#广州地铁命名那些事儿#下晒出杨箕村的老照片,回忆这里从宋代建村到近代抗英的历史故事,力挺“杨箕东”这个能延续历史记忆的名字;也有常走广州大道的市民提出质疑,担心改名会影响主干道的辨识度,甚至有人在论坛发起投票,短短几天就吸引了数万人参与。

争议的焦点,源于这个站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杨箕村旧改区域东侧,不远处就是保留完好的杨箕村北帝庙和几处明清古建筑,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同时,站点又紧邻广州大道这条城市交通大动脉。一边是厚重的历史文化,一边是现代城市标识,如何平衡两者,成为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滨江东路站,类似的讨论同样热烈。当地居民纷纷建议将站名改为“珠江泳场”。作为承载着几代广州人夏日记忆的地标,珠江泳场曾是市民消暑游玩的好去处,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小时候在珠江泳场游泳的照片,感慨道:“听到‘珠江泳场’这个名字,就像听到了童年的召唤。”

工业大道南站的命名争议,则牵动着老广钢人的情感。当“广钢新城站”更名为“工业大道南”的公示一出,许多曾在广州钢铁厂工作过的老工人坐不住了。他们在抖音上发起#我的广钢岁月#话题,分享当年在厂里奋斗的故事,呼吁保留“广钢”这个代表着广州工业辉煌历史的名字。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站名,更是一段难以割舍的集体记忆。

命名之困:城市发展中的文化错位

文章发表后,不少市民通过网络对一些地铁名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如2号线的“飞翔公园站”,因规划中的公园迟迟未能建成,多年来一直被乘客调侃为“只闻其名,不见其园”;14号线的“白云文化广场站”,周边至今仍是一片空地,与站名中的“文化广场”相去甚远。飞翔公园、白云公园、白云文化广场三个站也被广州街坊戏称为“白云三骗子”。这些“名不副实”的站名,不仅给乘客带来困扰,也反映出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地名文化传承的忽视。

即将开通的12号线,其站名更改方案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比如,有市民反映“槎头站”拟改为“西洲站”,遭到了当地村民的强烈反对。槎头这个地名,早在1841年的抗英斗争中就已载入史册,承载着先辈们抵御外敌的英勇事迹。村民们联名写信,希望能保留“槎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名字,他们在信中写道:“改了名,就像断了根,我们的子孙后代,还怎么记得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有新市市民反映,“新市墟站”拟更名“齐富路站”的提议,同样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新市墟自乾隆年间起就是繁华的商贸集市,见证了广州北部商业的兴衰变迁。许多老商户表示,“新市墟”这个名字早已深入人心,换成道路名,总感觉少了点烟火气和历史韵味。

全国视角:地铁命名的探索与实践

广州的地铁命名争议,在全国范围内并非孤例。武汉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曾因周黑鸭冠名,被网友吐槽“商业味太浓,掩盖了历史底蕴”;郑州地铁5号线由于站名后统一加上医院名称,被戏称为“医院专线”,引发了关于站名实用性与文化性平衡的讨论;西安14号线在命名时,充分考虑到周边两所高校的需求,最终确定为“西安工大·武德路站”,开创了高校文化与历史地名融合的新模式。

成都地铁在站名命名上的创新,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18号线经过兴隆湖片区时,将站点命名为“独角兽岛站”,既体现了该区域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定位,又赋予了站名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地标。

东京地铁40%的站点采用历史地名,巴黎地铁则将卢浮宫、凯旋门等文化地标融入站名,这些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地铁站名不仅是交通标识,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广州地铁仅有12%的站点使用历史地名,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声音

让每个站名成为讲述城市故事的窗口

广州地铁公共观察员劳毅波认为:从杨箕村的古牌坊到珠江泳场的旧照片,从广钢的老厂房到槎头的抗英故事,这些都是广州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合理的站名命名,可以将这些散落的文化碎片串联起来,让每一个站点都成为讲述城市故事的窗口。他认为,未来,在地铁站名的规划和命名过程中,或许可以建立更加科学的机制:优先采用历史悠久的老地名,既能传承城市文脉,又能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谨慎使用道路名,避免因名称过于笼统而失去辨识度;严格规范商业冠名,防止站名过度商业化。

每一次地铁报站,都是城市与市民的一次对话。当我们走进地铁站,听到“杨箕东”“珠江泳场”“广钢新城”这些名字时,感受到的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引,更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底蕴。希望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市民能够更加珍视地名文化,让每一个地铁站名,都成为镌刻在城市脉络中的文化印记,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文丨记者 彭纪宁

    相关内容: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

    2025-07-27 12:16:00
  • 为城市更新注入金融活水

    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资金保障是重要环节。记者获悉,目前已有多家金融机构聚焦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重点领域,通过“融资+融智”服务模式,为城市更新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是要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5-07-24 06:39:00
  • 雁阵护航 以学赋能 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街道党工委组织开展党建观摩学习活动

    鲁网7月22日讯 为进一步把握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深化党建品牌建设,提升网格化治理能力和管理效能,7月22日,无影山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丽娟带队到工人新村文化展览馆、北村街道党校阵地、北村东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观学习,街道党务工作者、青年干部、各社区专职副书记、青鸟计划大学生参加。在北村

    2025-07-22 17:10:00
  • 央视报道太原地铁车厢分区控温

      持续高温让山西太原的不少市民选择地铁出行。7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地铁车厢分区控温 提升搭乘体验》为题,报道为了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太原地铁通过分区控温技术,将车厢划分为强冷、弱冷两大区域。  报道称,今年,太原地铁1号线是首次采取这一技术。中铁电气化局太原中铁轨道公司检修车

    2025-07-22 08:58:00
  • 三看晋城:一城山水,一城烟火

    近 日新华网聚焦晋城看这座城如何在山水与烟火间绘就康养旅居的新画卷  见山、见水、见烟火。这里的康养旅居如一幅水墨丹青——泼墨于雄起苍翠的太行山峦,晕染在街巷田野的烟火人间。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山西晋城深挖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内核,着力打造康养旅居型城市。从多年前的谋篇布局,到如今产业升级,晋城

    2025-07-16 15:21:00
  • 沈阳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开展“你点我检”进商超活动

    本报讯 记者朱柏玲报道 日前,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皇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搬进热闹的商超,邀请消费者变身食品抽检的“出题人”和“阅卷人”。此次活动是市场监管部门邀请市民登录全国民意征集系统扫码“点检”的第十五站。“以前总担心买的东西不合格,这下好了,我们也可以‘

    2025-07-15 07:2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胖胖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