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网红博物馆的流量密码|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让文化传承有年轻的“心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10:00    

新华社合肥4月3日电 题: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让文化传承有年轻的“心跳”

新华社记者刘美子、何晓

【博物馆故事】

一座深藏于皖南小城的县级博物馆,却吸引了大量参观者,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文创销售额达300万元。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位于安徽歙县徽州古城中心,千年徽韵汇聚于此。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把打开徽州文化历史之门的钥匙。

元代科举石刻镌刻着寒门学子的青云志,明代王妃金饰折射出宫廷工艺的璀璨……超3万件馆藏文物中,64件(套)为国家一级文物。

博物馆突破了传统的展陈思维,重构历史叙事逻辑:曲折回廊暗合徽州山水走势,光影装置隐喻徽商经营智慧……每一条游览动线都暗藏玄机。

带给观众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是博物馆创新的重点。

比如针对“初登第,得意回”石刻,结合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科举传统,通过真人演绎方式重现古代文人高中进士庆祝游街的盛景。

针对部分馆藏经书,开发了数字化互动项目,观众可以亲手“翻阅”千年典籍。通过这种“一物一策”的深度开发使历史文物成为文化传播的“活教材”。

“小而专”的价值阐释、“小而美”的展陈设计、“小而活”的跨界联动。如今,这座县级博物馆,正以创新基因激活历史文脉。

目前,“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成为歙县文旅的重要IP之一,在旅游旺季该活动日均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年轻游客占比超六成。

县级博物馆正在成为重构“小城文旅新生态”的重要引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实现“双向奔赴”。游客白天逛古城,晚上游博物馆。今年春节期间,歙县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39%,旅游总消费10.87亿元,同比增长21.59%。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馆长王卫东认为:“当文物走出展柜,与当代生活发生化学反应,文化传承便有了年轻的心跳。”日前,他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对话馆长】

记者:如何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

王卫东:县级博物馆就像历史拼图中的细节图,应该更多立足于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价值阐释,提升文化辨识度。

徽州历史博物馆在县级博物馆中拥有较为丰富的馆藏资源,近年来我们以“精品文物群”为核心抓手,对蓝釉爵杯、元代科举石刻这类重点特色文物进行“一物一策”的开发。

记者:展陈设计上有什么特色和考量?

王卫东:我们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方方正正的布局,以“行进式观展”重构展陈设计逻辑,将“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等五大主题展厅通过回环式动线串联。

游客穿行在徽州民居、祠堂、书院等复刻场景中,蓝釉爵杯陈列在静谧的时空窖藏,元代石刻融入徽派雕刻长廊……这种“移步换景”的设计,配合声光电技术,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穿越千年徽州历史的亲历者。

记者:如何创新徽文化传播方式?

王卫东:通过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生产力,打破文化传播的叙事边界。

在徽州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故事和传奇,我们根据徽州历史上许国等著名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精心策划编写了不同主题的夜游剧本,创新打造“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将传统经典与馆藏文物相结合,通过现代演绎活化再现,还特别邀请古典音乐、传统舞蹈等专业演出人员,与游客扮演的角色共同完成情景演出。

比如围绕“初登第,得意回”石刻,游客可身穿汉服参与科举答题互动,答对者还能获得“进士及第”文创礼包。

记者:未来如何延续“出圈”势头?

王卫东:博物馆的IP化不仅依赖于它所展现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们与博物馆建立情感连接、激发情感共鸣,让游客从参观者转变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我们搭建了徽文化“活态传承”平台,推出徽墨描金、鱼灯制作等体验工坊,在节假日定期上演非遗鱼灯、洪琴草龙表演;在博物馆内设置了专门的多媒体展示区,通过AR、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将徽州故事生动呈现给游客;定期邀请歙县徽文化研究专家、高校学者等为游客深度解读徽文化。

未来,我们将深化“博物馆+”模式,构建全域联动的文旅生态,形成“博物馆-古城-乡村”三级叙事网。

一方面深入挖掘传承活化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擦亮徽文化标识,打好文创牌;另一方面以博物馆“夜游热”反向赋能古城文旅,与同样“出圈”的徽州府衙实景剧《徽州府有喜》以及汪满田鱼灯、瞻淇鱼灯古村游等IP联动,在徽州古城全域内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游客走进来、留下来,进一步打开地方文旅消费新增长点。(完)

    相关内容:

  • 注意!乌拉泊古城明起临时闭园4天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畅彤)9月10日,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发布信息:乌拉泊古城将于9月11日至14日进行保护利用设施一期工程施工,提醒市民游客,期间停止开放。乌拉泊古城位于乌鲁木齐南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从空中俯瞰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

    2025-09-11 11:28:00
  • 全球IP集结!悟空、哪吒、LABUBU将“驶”上武汉街头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即将在武汉开幕让人期待的是你记忆里的“老朋友们”已整装待发悟空、哪吒、LABUBU等萌宠福建“簪花”、四川“变脸”等非遗英歌舞、桑巴舞、非洲鼓等特色演艺明天将集体“登上”花车“驶”入武汉街头与你近距离见面23台花车基本完工每一辆都是移动的“文化盛宴”9月10日,长江云新

    2025-09-10 16:11:00
  • 艺产融合潜力无限

    当艺术与乡村相遇,其生命力重在能否真正融入乡村肌理,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活水源头。艺术赋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与本地产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循环。这要求我们超越简单的视觉美化,真正让艺术成为激活乡村沉睡资源、重塑乡村经济生态的关键支点。艺术对乡村的赋能,须完成从审美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化。当废弃的

    2025-09-09 07:35:00
  • 美联新材:已批量交付半固态电池凝胶隔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8日,美联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美芯电池湿法隔膜已于2022年投产,除了传统的湿法隔膜外,公司还批量交付了应用在半固态电池领域的凝胶隔膜。编辑 杨娟娟

    2025-09-08 17:45:00
  • 对白-中国(上海)当代摄影艺术展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

    2025年9月3日,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白俄罗斯共和国文化艺术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对白-中国(上海)当代摄影艺术展”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举行。展出的47幅作品来自中国上海四位不同代际艺术家,他们是沈忠海、许海峰、叶子乐、陈川端,出生于1960年代至1990年代。2025年

    2025-09-08 15:39:00
  • 缅怀华侨先辈伟绩 凝聚侨界奋进力量

    ​9月5日,“山海同心 碧血长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在广东华侨博物馆开幕。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摄南方日报讯 (记者/龚春辉 通讯员/吴京京)9月5日,由省委统战部(省侨办)指导,广东华侨博物馆、广东华侨华人研究会主办的“侨心共筑和平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

    2025-09-07 08:09: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胖胖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