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智引中原 豫见一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3 14:18:00    

落地中原科技城近4年后,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的人才“虹吸效应”已逐步显现。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与黄河科技学院共建的智能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实训场。本报记者 王延辉 摄

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本报记者 张建新 王冰珂

一边是全国一流的重点大学,一边是中原大地的创新高地,两者“牵手”,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6月20日,郑东新区龙湖北岸,中原科技城核心区,一批科研新地标——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正拔节生长: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桩基完成,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新院区主体封顶,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二期准备投用,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新院区正在加速建设……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

近年来,河南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战略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创建,深化产学研用贯通融合,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吸引8家科研机构、8家一流大学共建郑州研究院,不但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还能助力河南提升创新能级、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合作办院 构筑一流高校“基本港”

从初创版的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到升级版的郑州研究院,将近4年时间,北京理工大学在河南的根越扎越深。

2023年10月,河南省、北京理工大学、郑州市共建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带着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使命开启了“豫理同行”新征程。研究院作为学校全面服务河南省的“桥头堡”,依托学校品牌和平台,叠加省市区政策优势,结合科研方向与地方需要,着力打造顶尖团队的工程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赋能河南重点产业链群。

在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柏利看来,2024年是研究院深化内涵之年,双方合作开启了“加速度”,积极打造“院士领衔、团队落地、属地发展”“校派+自聘”“国内+国际”人才工作体系,已初步建成一支170余人的教科研队伍。

“我们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定团队,从23个项目中优中选优,最终确定对10个院士团队主导的9个企业孵化类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并持续导入国际、国家、学校创新资源。”柏利说,研究院目前已孵化公司3家。

“永久院区预计明年投用,5年内要培养1000名研究生、200名博士后,为河南打造一批兼具学术思维和产业思维的人才。”柏利信心满满地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工业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建设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正是其渴望创新、渴望人才的具体体现。

筑巢引凤、招才引智,河南诚意满满:拿出区位最优、生态最好、价值最高的区域规划建设中原科技城,努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断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以此为依托汇聚来自全国顶尖学府的智慧力量。

“省里出政策,市里拿资金,区里建配套,把最好的位置给我们建设院区,可以拎包入驻,令我们非常感动。”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助理院长孔寅飞指着北龙湖平面图说,“过渡期间,区里协调了免费的办公场所,我们只需要专心致志搞科研。”

北京大学也投桃报李,精挑细选8个成熟项目,直接可以进行落地转化。随着6月5日最后一个项目评审完成,孔寅飞开始马不停蹄地为小试、中试做各项准备,“目前已经有不少订单,我们正在加快筹备公司,推动试验成果完成工程化、产业化。”

得益于省、市、区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原科技城已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点大学签约,不断发展成为一流大学研究院的“基本港”。

各高校研究院发挥自身优势,从基础科学到前沿技术,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药,全方位、多层次布局科研领域,助力中原科技城实现高能级创新平台量质齐升。

筑巢引凤 打造近悦远来“强磁场”

北京大学博士后葛高阳专注光电子材料领域研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今年出站后,他深切感受到河南良好的发展势头,选择留在老家河南,跟着导师继续在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工作。

从河南走出去,再回到河南来。如今的河南,以勃勃向上的生机和惜才爱才的热情,吸引着大量外出求学的游子回到家乡,成为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中坚力量。

“85后”范阳阳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国内焊材行业最年轻的总工程师,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美国焊接协会年度最佳研究贡献奖等多项荣誉,主持完成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产业创新等多个科研攻关项目,去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哈工大是母校,河南是老家,有这双重身份加持,我更想回到家乡,把自己在高端装备用特种焊接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早一点实现产业化。”2023年,范阳阳带着使命感回到郑州,成为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智能焊接装备与制造研究所研究员。

202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郑州市人民政府牵手,共建具有综合职能的新型研发机构——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科研成果和师资人才,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建造等四大方向齐头并进,加快培育形成区域科技研发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已获批河南省首个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郑州)项目已招收硕、博研究生超两千人,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我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帮助人才与地方共成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河南带着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从引、育、用、留一揽子政策措施,到顶尖人才突破、领军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倍增、潜力人才筑基行动,全力打造让人才向往、融入、扎根的“一方沃土”。

来到郑州不久,孔寅飞便搬进了省直人才公寓,“公寓离研究院很近,早上可以跑步上班,而且生活设施齐全,拎包入住,生活得很舒心。”和他情况相同,各个研究院都有许多科研人员家在北京,为了在郑州生活方便,就近入住了由省、市提供的人才公寓。

没有后顾之忧,研究院汇集的人才越来越多,柏利打开微信工作群向记者展示,“我们为了便于帮忙携带东西,往返北京和郑州时都会在群里说一下。通过报备信息可以得悉,几乎每天的高铁上,都有北京理工大学师生通勤的身影”。

未来,随着各大郑州研究院进一步吸引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加盟,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机制,开展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中原大地将日益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产学研用 厚植成果转化“黄土地”

“煤基-硅材料”产业链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延链补链强链的一项重大成果,实现了从煤到半导体硅材料的产业链延伸。

而这背后,得益于上海交通大学与平煤神马共同开发的硅烷法多晶硅技术取得突破,推动硅烷气项目建成投产。该集团旗下的硅烷科技也成功在北交所上市,成为“氢硅”材料第一股。

随着平煤神马硅材料项目投产,首批作为芯片关键材料的区熔级多晶硅棒下线,突破了区熔级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两项“卡脖子”技术,打破了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强“芯”健体,保障国家芯片安全。

“求实学、务实业”。2023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正式揭牌,聚焦合成与催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低空智能等方向,围绕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产教融合等任务,深化校企地合作、产学研联动,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赋能。

“河南有雄厚的工业基础,高校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双方可以在很多领域开展合作。”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剑坦言,国家从宏观层面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解决技术转让报备、定价、收益等问题,为高校技术溢出、支持地方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先后承担国家、地方、企业等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北理工郑州研究院与新乡北方车辆仪表有限公司开展小型多用途无人化平台研发合作,与宇通集团共同开展智能交通防碰撞预警装备合作,混合现实数字化技术赋能开封清明上河园“大宋·宋慈奇幻漂流”项目;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深化与郑大一附院、省医学科学院、洛阳正骨医院的科研交流与对接,推动创新合作研发,联合启动医工交叉项目合作,为全省提升诊疗机构科研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原热土孕育着一流大学研究院的科研成果,研究院又拉动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众多高科技企业也在其辐射带动下,纷纷落户郑州,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今年早些时候,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4)》,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中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排名第15位,相比上年度跃升4个位次。同时,河南系统推进一流创新生态构建,形成的科技创新探索实践被选为典型案例纳入科技城年度发展报告。

助力区域经济,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的建设,是河南省提升创新能级的关键一步。未来,中原科技城将成为这场创新变革的核心承载地,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激烈碰撞,催生出无数创新灵感,为中原大地带来无限新可能。

    相关内容:

  • 央媒观豫 | 郑州怎么成了“竖店”?

    日均开机短剧约100部,单剧制作周期7~15天,形成“十分钟找齐灯光组,一小时调拨百套戏服”的集群效应郑州怎么成了“竖店”?阅读提示随着微短剧产业的发展,郑州微短剧市场逐渐火热,一批短剧基地快速崛起,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剧组和演员扎堆赴豫,形成一股“逐戏而居”的“迁徙潮”,郑州也因此有了“竖店”的

    2025-07-27 17:43:00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

    2025-07-27 12:16:00
  • 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中新合作“样板间”

    中经记者 郭阳琛 张家振 苏州 上海报道“1995年,园区的第一根桩就打在腾飞新苏项目内,这根桩所在的多层厂房仍能满足现在租户的需求。”凯德投资(中国)产业园、工业及物流地产管理负责人吕福庆是新加坡人,已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多年,这些经历让他对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过往如数家珍。依托星罗棋布的产业园区,已过

    2025-07-26 03:27:00
  • 2025年已过半,南海九江交出上半年成绩单

    Transparency今年年初,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明确了今年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抢抓市委提出高标准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机遇,奋力打造环两江活力中心,建设“水上南海”示范镇、城产人文共融的儒林湾。如今2025年已过半,九江镇在7月25日召开的佛山市南海

    2025-07-25 19:35:00
  • 为城市更新注入金融活水

    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资金保障是重要环节。记者获悉,目前已有多家金融机构聚焦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等重点领域,通过“融资+融智”服务模式,为城市更新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是要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5-07-24 06:39:00
  • 辽宁唯一!鞍钢数科入选国家级企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

    日前,国家数据局公布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名单,由市数据局(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市行政审批局)报送的鞍钢数智科技(辽宁)有限公司“钢铁企业产数双链融合可信数据空间”项目位列其中,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试点项目,标志着鞍钢数科公司在推动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通、赋能产业升级方面获得国家级认可,成

    2025-07-22 17:58: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胖胖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