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不应止于“输得出”
编辑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仅是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如何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敢出去、不会出去、出去难留”困境,是许多地方推动就业工作的重点。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创新建立“自治区总站+地市分站+县级工作站”三级驻外劳务管理体系,统筹协调输入地与输出地资源,实现岗位对接精准化、务工输送规模化、权益保障制度化。工作站动态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组织“点对点”包车输送,并联合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此举一方面降低了务工人员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通过签订劳务合同、监督工资发放、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有效遏制欠薪问题,可为各地提供借鉴经验。
目前来看,各地在组织输出务工人员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短期培训难以满足高技术岗位需求,部分务工者因技能不足导致就业质量不高;有的务工人员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后适应能力弱,易出现频繁换岗现象;大规模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空心化”,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凸显。在此过程中,需兼顾个体差异与长远发展。
提升培训针对性。务工人员有一技之长,有利于长期稳定就业。可以利用工作站人员、劳务经纪人等多种渠道,用好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通过订单式培训,细化分类输送,避免“一刀切”输送,提高就业质量。可以强化务工人员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通过政府部门对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务工人员发放补贴,企业为其提供“技能津贴”,形成“培训—认证—增收”正向循环,进而引导务工人员树立清晰的职业成长路径。
增强产业人才联动。可以用好“政府+企业+劳务经纪人”模式,通过集体合同保障工资、社保等权益,减少农民工单独求职的信息不对称风险,长期引导就业观念转变。针对劳动者既想工作又要照顾家庭的意愿,可以利用东部产业转移契机,强化中西部县域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发展。有目的地组织劳动者前往相关产业企业务工,提早为“家门口”产业发展储备劳动者队伍。
有组织地外出务工是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题的有效抓手,但其终极目标不应止步于“输得出”,而应着眼于“发展好”。未来,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平衡规模化效率与个性化需求,在保障权益的基础上,推动务工者向技能型、稳定型岗位转型,推动务工就业从“谋生存”向“谋发展”跨越,让高质量就业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
经济日报记者马呈忠于银川
2025年5月24日
相关内容:
-
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
福州新闻网7月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曾庆贤)8日,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吴贤德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传达学习省长赵龙在榕专题调研未来产业发展工作时的讲话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审议《关
2025-07-09 10:08:00 -
多行业应声而动 经济领域“反内卷”初见成效
央视网消息:记者7月7日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33家建筑类企业联合发出建筑行业“反内卷”倡议书,共同推动行业转型,摒弃“内卷式”竞争。倡议书旨在凝聚行业共识,维护公平竞争,推动形成良好行业生态,坚决抵制“内卷式”竞争。同时提出以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追求内在价值、长期价值,不拼凑规模、盲目扩张、过度负
2025-07-08 14:54:00 -
南阳市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7月2日,记者从市社会保险中心获悉,今年我市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目前全市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已全面启动。按照规定,我市依法参加失业保险、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以上的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5.5%),30人(含)以下的参
2025-07-04 08:28:00 -
“办不成事”很能成事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不成事”反映洽谈区。受访者供图连日来,在广州市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一个名为“办不成事”反映洽谈区引起了市民和企业的广泛关注。这是自今年3月南沙区举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介会,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与八个部门单位集中发布推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近百条创新服务举措以来的又一举措
2025-07-04 08:13:00 -
暑期自驾游市场活力尽显,云南保山等地受热捧
这个暑假,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驾出行方式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携程租车数据预测,2025年暑期国内租车自驾订单量预计同比激增近四成,而出境自驾游更显火热,租车订单量同比增幅有望达到六成。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旅行自主权、灵活性和深度体验的强烈渴望,租车自驾已从出行方式跃升为生活方式的核心表达。驱动这
2025-07-01 16:32:00 -
事关工资增长!河南最新发布
6月25日,记者获悉,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发布河南省202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其中提到,河南省2025年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为6.5%。要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引导企业参考2025年
2025-06-26 1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