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甜蜜
在人类漫长的饮食文化长河中,糖,无疑是最甜蜜的篇章之一。而甘蔗,作为糖的主要来源,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明——从它最初被发现,到一步步演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的故事,充满了趣味与惊奇。
大约在800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新几内亚岛,成为人类与甘蔗最初“邂逅”的地方。
据资料记载,当时,当地的原住民不经意间尝到了一种高大的禾本科植物,咀嚼它的茎秆能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香甜味道。现在看来,这种植物就是野生甘蔗。那些原住民大概也不会想到,这种被称为“甘蔗”的植物,将开启一场近万年的甜蜜征程。
甘蔗的甜蜜味道藏在它粗壮的茎秆中。一般来说,成熟甘蔗的含糖量为12%至20%。其主要成分是蔗糖,占总含糖量的90%以上,其余均为葡萄糖和果糖。甘蔗的糖分含量与其成熟度密切相关,成熟度越高,糖分含量越高,这也使其成为制作白砂糖的重要原料。数据显示,全世界80%的食糖原材料都来自于甘蔗。
甘蔗在新几内亚岛被发现后,沿着人类的迁徙路径和古老的贸易线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早期的制糖技术极为原始。研究显示,印度人最早尝试将甘蔗压榨取汁,熬煮浓缩成粗糖,称为“gur”,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块蔗糖由此诞生,这标志着甘蔗从单纯的食用植物向制糖原料迈出了关键一步。不过,当时的糖卖相不怎么样,大体呈现一种黑不黑、黄不黄的颜色,而且还夹杂着大量杂质,远不及现在我们熟悉的白砂糖那般莹白如玉。
在中国,甘蔗的种植历史同样源远流长。
早在周朝,人们就开始种植甘蔗。最初,甘蔗主要作为水果生食,或是榨取蔗浆直接饮用。到了汉代,人们将蔗浆加工浓缩,制成“蔗饴”和“蔗饧”等液态糖,以及俗称“石蜜”的固态糖。
唐代是中国制糖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贞观年间,唐太宗派遣留学生使团前往印度学习制糖技术。此后,天竺制糖法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与本土技艺相互融合、相互激发,为中国制糖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北宋时期,四川匠人发明的“窨制法”,让中国糖霜制作达到了新高度。这种细腻、净白的结晶糖霜,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通过海上贸易远销海外,使“中国糖”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而在明清时期,“黄泥水淋脱色法”的发明,更让中国糖的精制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史料记载,使用这种方法生产出的白砂糖“洁白如雪,颗粒晶莹”,远销日本、波斯湾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高端市场上一度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全球贸易史上,糖曾经辉煌一时。
大约11世纪末期,参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欧洲骑士们在东地中海地区尝到了这种甜蜜的吃食。因为没人见过糖,也不知道该怎么翻译,骑士们最初形象地称呼它为“甜甜的盐”。
随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尼斯商人“出手”了。他们看准商机,将糖作为顶级高奢品运回欧洲,价格堪比黄金。这也使得当时的很多欧洲贵族养成了用糖来炫富的“习惯”,吃的菜、喝的酒以及餐后小点心,无不以甜得发腻为尊。就这样,一粒蔗糖,撬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天平。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糖的命运。
15世纪,葡萄牙王国的亨利王子专门派人将甘蔗移植到大西洋的马德拉群岛和加那利群岛,这是欧洲人第一次尝试在热带殖民地大规模种植甘蔗。到1493年航海家哥伦布第二次远航时,欧洲人又将甘蔗带到了加勒比地区。这里的气候比地中海地区更适合甘蔗生长。
然而,种植甘蔗需要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很快将目光转向非洲。于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最黑暗的贸易链之一——“三角贸易”出现了:欧洲商人将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奴隶被运到美洲种植甘蔗,蔗糖又被运回欧洲销售。到18世纪,加勒比地区的糖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80%左右。
与“三角贸易”这个糖业发展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相对应的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糖同样也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功臣”。比如,美国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西敏司就在一本名为《甜与权力》中提出一个观点:正是糖“撬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他的观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前夕,大部分欧洲人还处于缺衣少食的状态,匮乏的能量摄入根本不足以支撑高强度的工作。而此时恰逢糖产量大幅上升以及价格下跌,“这种廉价热量的普及成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助燃剂”。
根据史料记载,工业革命时期,茶加糖的饮食习惯在英国中低收入阶层中受到欢迎,成为后来英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热量来源。1700年,英国人年均食糖量仅有4磅,到了1800年,这一数字升至18磅。
事实上,糖对人类社会的塑造已经远远超出了味觉和经济层面。在英国,一杯加了糖的下午茶已经成为文化符号;在美洲,由糖蜜蒸馏而成的朗姆酒成为殖民地的经济支柱;在医学领域,葡萄糖注射液拯救了无数生命;在文化领域,“甜蜜”成为幸福的代名词……
从河谷中的一株植物到超市货架上雪白的颗粒——糖早已超越简单的食物范畴。它曾是贵族专享的奢侈品,见证过奴隶的血泪史,还当过工业革命的“助燃剂”,最终成为百姓厨房里的寻常物。每一勺白砂糖的背后,都蕴含着历史的沉淀与反思,浓缩了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当我们品尝这份甜蜜时,其实也在品味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畅)
相关内容:
-
【讲习所·众行致远】全球治理倡议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来源:国际在线【本期导读】“我愿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深刻阐释这一倡议“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的核心理念,是新时代中国为
2025-09-08 17:24:00 -
直播预告|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9月9日启幕
秋风送爽,美酒飘香。9月9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将在贵州贵阳举办。本届酒博会以“汇全球佳酿,促开放合作”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000家企业展商,集中展示超过20000款酒类产品,不仅涵盖了白酒、葡萄酒、啤酒、果酒、红酒等多个品类,酒类衍生品、酒产业旅游、
2025-09-08 17:00:00 -
这个七夕不一样,看深圳福田如何上演“甜蜜”创新实验
当肯德基经典的红白条纹撞上中式婚庆的鲜红囍字,当颁证台设在咖啡香气弥漫的餐厅卡座之间,10对深圳新人手握“比翼双飞桶”,在相机快门与祝福掌声中,笑着说出“我愿意”。这是8月29日七夕节上午,发生在深圳欢乐海岸肯德基餐厅的一幕。与此同时,下午在福田区香蜜公园婚姻登记处,12对新人披上免费高定婚纱,在亲
2025-08-31 15:50:00 -
新华社快讯:马朝旭说,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
新华社快讯: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说,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始终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当前,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迈上新的台阶。习近平主席几乎遍访周边国家。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后,习主席首次出访都选择周边国家,引领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进入近代以来最好时期。
2025-08-29 11:42:00 -
特朗普:美国被“剥削” 将不再直接资助乌克兰
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在白宫记者会上公开表态称,美国将改变对乌政策,不再直接向乌克兰提供资金援助,乌克兰若需武器,需通过欧洲北约伙伴获取。特朗普明确指出,过去美国政府曾对乌克兰承诺了高达35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这让美国被“剥削”。如今美国将停止直接资助乌克兰,乌克兰的武器需求由北约承接
2025-08-27 20:27:00 -
12200分!孙颖莎再次刷新世界排名积分纪录
在国际乒联26日公布的最新一期世界排名中,凭借在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欧洲大满贯赛瑞典站夺冠收获的2000分,中国队选手孙颖莎的世界排名积分增至12200分,再次刷新由其保持的现行世界排名体系下的积分纪录。国际乒联于2022年应用新的世界排名规则,运动员的世界排名积分由过去12个月内取得的八
2025-08-27 0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