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合作 赋能“双减”课后服务新模式

近日,鞍山师范学院与鞍山市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联合开展的“浸润”实践系列社团活动取得丰硕成果。该校教师教育中心协同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以“书法美育+日语文化+思政教育”三大特色模块为抓手,为“双减”背景下的中学课后服务注入新活力,打造了校际协同育人的典范案例。
美术学院书法学(师范)专业学子走进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为七年级40余名学生带来六节别开生面的硬笔书法课程。课程以“永字八法”为核心,通过拆解笔画、临摹《书谱》、创作书签与扇面等环节,引导学生从“写形”到“观势”,感悟书法哲学。学生不仅握笔姿势显著改善,部分还能熟练运用“提按”技巧,更将书法视为缓解压力、提升自信的文化纽带,实现了技能提升与文化浸润的双重目标。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自2024年起,每周四为华育学子开设90分钟趣味课堂,通过“基础知识+文化体验”模式,系统教授五十音图、日常用语,并融入折纸、节日文化等实践活动。教学团队创新采用“老带新”双轨机制,以分组竞赛、双语教案激发学习热情,既为中学生的语言学习打开新视窗,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教学实践平台,彰显“新文科”建设的实践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部“知行社”以“学思践悟新思想”为主线,于2025年3月至5月开展6次主题活动,涵盖雷锋精神宣讲、两会精神解读、法治教育、经典阅读、劳模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沉浸式互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衔接,推动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此次“浸润”实践系列活动,是鞍山师范学院发挥师范专业优势、服务基础教育的创新举措。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校际合作,拓展实践育人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贡献高校力量。全媒体记者 沈璐佳
相关内容:
-
全球IP集结!悟空、哪吒、LABUBU将“驶”上武汉街头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即将在武汉开幕让人期待的是你记忆里的“老朋友们”已整装待发悟空、哪吒、LABUBU等萌宠福建“簪花”、四川“变脸”等非遗英歌舞、桑巴舞、非洲鼓等特色演艺明天将集体“登上”花车“驶”入武汉街头与你近距离见面23台花车基本完工每一辆都是移动的“文化盛宴”9月10日,长江云新
2025-09-10 16:11:00 -
艺产融合潜力无限
当艺术与乡村相遇,其生命力重在能否真正融入乡村肌理,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活水源头。艺术赋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与本地产业的有机结合与良性循环。这要求我们超越简单的视觉美化,真正让艺术成为激活乡村沉睡资源、重塑乡村经济生态的关键支点。艺术对乡村的赋能,须完成从审美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化。当废弃的
2025-09-09 07:35:00 -
原创歌曲《云上巫溪》获音乐大赛银奖
近日,一首融合巫溪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的原创歌曲《云上巫溪》掀起传唱热潮。这首由冯建中作词、古光炼作曲、缪世聪编曲、于锐演唱的作品,凭借独特的艺术表达与地域文化深度,荣获“共和国的旋律2025新创词曲大赛”银奖,也成为展示重庆巫溪魅力的新名片。该歌曲紧扣巫溪的地理与人文特色,把宁绣、盐泉、红池坝、老鹰
2025-08-24 11:37:00 -
火热征稿中!最高奖金1.2万元……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枫亭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在中国文化史和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闽派”文艺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
2025-08-22 11:44:00 -
蜀道古韵悠悠 霓裳漫卷盈盈:广元女儿节里的汉服传承,如何让千年衣冠“活”在当下?
来源:【天府融媒】当嘉陵江的晨雾漫过皇泽寺的飞檐,当凤凰楼的“金顶”与昭化古城的青石板路遥望,第37届广元女儿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万千“国风女儿”又将相聚女皇故里,髻绾珠钗,广袖流云,共赴穿越千年的盛唐之约。李鑫和王逸少讲解汉服文化。8月15日,暑气未褪,记者踏进司礼集·国风馆的刹那,人影还未到,一缕
2025-08-18 20:26:00 -
从生态修复到文化铸魂 ——尧治河绿水青山的“价值密码”
8月3日,荆楚大地持续多日的高温预警还在继续。尽管天气炎热,但“骑行乡村 助力振兴——机车巡游特色乡镇”活动组的一纸召集令,仍吸引了全省近200名骑手,他们直奔保康尧治河,开启了一场见证“两山”转化成果、畅游避暑度假天堂的体验之旅。“这儿曾因磷矿开采伤痕累累,如今已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
2025-08-11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