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在中国,停电是怎么消失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时遭遇大规模停电,上千万居民的生活陷入混乱。看到这一新闻,很多中国网友感慨,“小时候常有的停电好像消失了”“还真不记得上一次停电是什么时候了。”
近年来,大规模停电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时常上演,反复冲击着人们对“发达国家”的认知。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用电国,却极少发生大范围、长时间的停电事故,即使在极端天气、用电高峰、自然灾害等不利条件下,也能保持电网总体平稳运行。
这种“稳稳的幸福”是如何实现的?
(一)
西方发达国家为何总是出现大规模停电?简而言之,就是体制问题。
以美国为例。资本主义体制下,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常因立场、利益不同陷入分歧,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因此而低下。例如,2021年得克萨斯州大停电事件发生至今,修订电力装备可靠性标准的工作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电网建设项目周期长、回报率低,美国私营为主的电力企业不愿对基础设施改造进行投入。政府部门同样服务于资本,不重视涉及民生的电力安全供应监管,导致居民侧用电设施积弊重重。
加之极端市场化,导致美国电力系统极度割裂,各种电网星罗棋布,难以进行跨区域电力调节和备用资源共享。一旦一个地方遇到极端情况,往往引发连锁反应,酿成大规模停电。
以电力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是国家治理理念的物化表达。大规模停电事故高发,恰恰是当下一些西方国家治理体系面临结构性矛盾的证明。
(二)
与之相比,中国电力系统几十年来的发展,可谓目标笃定、坚持不懈。
无论从什么维度看,建设一张覆盖全中国、稳定运行的电网,都是地狱级难度。
在一片废墟上诞生的新中国,自立国之初将电力工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提出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确立了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先行工业和基础产业的地位。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这张电网不仅要能够经受强台风的冲击、盐雾环境腐蚀,还要能经得起戈壁风沙的袭击,承受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考验。
由于中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这张电网需要进行超大规模的电力输送,将以万亿度为单位的海量电力从电力富集的资源区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
从零开始,建设者们筚路蓝缕、忘我奋斗。至1978年之前,30万千瓦以下的汽轮发电机组和水轮发电机实现国产,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千瓦时,暴涨到2566亿千瓦时,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三)
解决“从无到有”之后,“从有到优”成了新的难题。
随着全国经济建设及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新建和扩建的厂矿不断增加,用电负荷增长很快。尽管电力工业也在快速发展,仍难满足实际需求。
就拿北京来说,由于生产用电不够用,节约用电成了全社会的重大任务。那些年里,北京每年都会要求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制定节电措施,“随手关灯”“人走灯灭”“不黑不开”“不用不开”等习惯就是在这段岁月中养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耗电量巨大的冶金、化工、玻璃、造纸、机械等行业进入扩张期,随着空调洗衣机等家电的普及,居民用电也在节节升高,一到夏日用电高峰,无论是电网还是发电企业都不堪重负,一些地方“工厂开三停四”“商场停电梯,路灯开一半”成了家常便饭,“拉闸限电”为几代中国人耳熟能详。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加快电力建设步伐。
一方面,在“电力要适度超前发展”指导方针下,三峡水电站、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白鹤滩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一批举世闻名的电力工程先后投产,电力生产能力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为解决输电难题,中国选择攻关史无前例的交直流混合特高压输电网技术。在4年时光里,近千名科学家及工程技术人员被动员起来,近5万人投入施工建设,上万次会议不断论证研究……拿下特高压工程这一在中国自主创新史上堪称前所未有的项目,让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大规模应用超高压电网的国家,从此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供电危机、断电事故。
(四)
技术进步奠定了基本盘,中国电力体系的稳定,还得益于体制机制的持续优化。
经历集资办电、厂网分离、新电改等持续不断改革,地方分割、自成体系的局面被打破,建立起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确保了关键基础设施的统一调度与维护,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公共属性和战略安全,有效防止了碎片化竞争和资源浪费。
与此同时,在保障公共利益底线的前提下,电力市场机制也在不断完善,“放开两头、管住中间”,以及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大趋势不断明晰。这种既有计划统筹又有市场活力的双重机制,使得中国电力系统既稳定可靠,又不断提升适应性和创新性。一个突出的案例便是,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在保持绿色转型速度的同时,也在变化中保障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这同样是其他国家未曾做到的事情。
(五)
从昏暗无电的岁月,到灯火辉煌的今天,这一切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国家治理能力积累,科技创新能力跃升,体制“自我革命”勇气的结晶。
前段时间,我国下一代“人造太阳”——“夸父”聚变堆的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通过验收,距离我们更好解决能源问题又迈进了一步。继续稳扎稳打,奋斗的汗水终将化作国人习焉不察的幸福,以及这个国家蓬勃向上的活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员 鲍南
相关内容:
-
中国机器人产业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全球首发”“中国首秀”重磅新品集中亮相
央视网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大会期间,将举办多场论坛及交流会。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
2025-07-27 17:42:00 -
泰国与柬埔寨冲突持续 特朗普以贸易协议施压要求两国停止冲突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泰国与柬埔寨军队在两国存在争议的边境地区的冲突已进入第四天。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向双方施压,要求其停止冲突,并表示在敌对行动结束前,美国不会与任何一方达成贸易协议。根据特朗普在 “真实社交” 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他于周六与柬埔寨和泰国领导人通了电话,并称双方同意 “迅速达成停火协议
2025-07-27 12:10:00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热贡艺术在传承中绘就文化新图景
唐卡是一种独具青藏高原特色的艺术,以玛瑙、珊瑚、朱砂等为颜料,绘制在布幔上并以彩缎装裱的宗教卷轴画,已有上千年历史。“热贡唐卡”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河畔的热贡地区而得名。同仁也被誉为“中国唐卡艺术之乡”。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唐卡创作,聚集了众多技艺精湛的画师。2009年,以
2025-07-26 21:49:00 -
民生面对面丨政策春风暖边城 外籍人士置业迎来新机遇
近日,河口县出台《关于优化外籍人士购房管理的实施意见》,通过简化流程、放宽限制等举措,为在河口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实现“安居梦”提供政策支持。这一创新性政策不仅彰显边境城市的开放包容,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阮氏情正在查看沙盘“这套看起来不错,大小也合适”“如果有特别的需求,我再给你介绍别的户型”
2025-07-25 08:15:00 -
【甘快看】从一场展览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风尚和作风,不仅关系一人得失、一家荣辱,更关系党风、政风、民风。近日,由省纪委监委宣传部、省档案馆、省博物馆联合承办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在省博物馆开展,展品包括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及甘肃省档案馆馆藏的300多件珍贵档案文献。党
2025-07-23 20:12:00 -
呼和浩特:科技创新推动乳业全链条“突围”
从实验室的菌种培育到牧场的奶牛育种,从生产线的技术革新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呼和浩特已构建起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完整产业生态: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两大千亿级“产城融合”项目拔地而起,“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中国奶业育种之都”的称号实至名归;全国最大的牧草种质资源库在此扎根,全球灌装
2025-07-22 1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