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打造“百花齐放 千帆竞发”的科学教育生态——在科学探索中寻找星辰大海
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双塔西街小学校,能感知风语的“风动亭”实时显示风速等级,运用光学原理打造的“七彩小亭”折射出彩虹光谱,校门前的“双西影子钟”更将日晷智慧融入现代时间计量。
近年来,太原市吹响科学教育的“冲锋号”,通过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试点探索,围绕课程建设、课后服务、师资队伍、校家社协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六大工程,实现科学教育在全市各学段、各类型学校全覆盖,一幅“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科学教育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1
厚植沃土:打造科学“实践圈”
面对城区学校占地面积有限的困境,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校主动与山西省科技馆、晋中市科技馆等签订共建协议,有效利用校外场馆资源推进科学教育。这是太原市构建全域科学教育生态的缩影。
太原市教育局不断打破“围墙”,将全域星罗棋布的科学“富矿”链接起来,转化为启智润心的科教资源。依托省科技厅实践基地清单,太原市与科学场馆、科研院所、大学院所重点实验室共建科学教育实践课程,扩大科学家专家库。
迎泽区教体局打造“114N”馆区合作模式,形成了“科学特色课程名录、科学专家库、科学场馆基地”的丰富资源,共建立科学教育基地74个;杏花岭区设立了科技小记者总站,校级层面设立10所科技小记者站分站,选拔区内130名学生成为科技小记者,用童真视角记录科学脉动。
新建路小学的学生走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触摸航天科技,桃园小学与山西地质博物馆合作研发地质矿石课程,走进晋阳湖畔的学生手持检测仪记录生态数据……太原市教育局发起“总动员”,创新推出“N百工程”,陆续推出百节“科普公开课”、百个“家庭科学小实验”、百个“科普亲子游戏”等,整座城市成为流动的科学“实践圈”。
2
精耕细作:守好科学教育阵地
科幻与现实正在发生奇妙共振:借助AI,《十万个为什么》作者米·伊林“穿越”时空,与学生探讨面包发酵的秘密……别开生面的科学课堂,是迎泽区第四教育联盟体以《十万个为什么》开展的科学教育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项目化学习探索。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创新,源自“校本研究—区域转化—联盟实践—全域辐射”的教研体系的支撑。
马庄小学的蜕变印证了这种机制的效能。这所农村学校,在第四联盟体的带动下不仅将科普阅读研究成果注入四大名著教学,更孕育出“马小童三千问”校园科普品牌,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跃迁。该区教研科研中心主任程惠萍说:“我们打造的科学教育‘N大联盟共同体’,涵盖六所小学联盟校和三所中学联盟校,让强弱校结成科学教育共同体。”
类似的科学教育创新实践正在太原市多点开花,无论是强弱学校还是新老教师,都能共研共进,实现优质均衡,让学生的科学梦想在学校点燃。
师资锻造方面,据太原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科长陈沁介绍,太原市亮出“组合拳”:“培训”,即定期对全域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两支队伍开展集中培训,提升跨学科整合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教学方法;“联盟”,即按照区域建成“强校带弱校”的联盟,推荐一批优秀的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科学类课程教师,充实到“名校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队伍中,定期研修;“专家”,即太原市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引入专家指导,定期培训。
3
贯通培养:构建人才成长体系
太原十二中毕业生李林洋在高中时期,就通过学校“数智创享营”将“立体智能电动车库”的构想转化为实用新型专利。升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后,他积极组建战队征战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这种创新动能的持续迸发,得益于太原市构建的进阶式科创人才成长体系。
“高中科学教育的重点在‘输送’,为高校培养输送拔尖创新人才。”陈沁说,太原市围绕“学前阶段重在启发,小学阶段重在普及,初中阶段重在培苗,高中阶段重在输送”的定位,形成长链条科学教育培养机制。
为进一步打破学段壁垒,太原市以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校及储备校评审为“指挥棒”,引导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办出特色。育蕾幼儿园打造“一班一特色”科学角,幼儿参与率达98%;晋源区第十小学校建成“融宝科探院”,实施小院士选拔制;成成中学校建成青少年科创院(STEM课程中心),并推出科创实验班;太原国科实验学校成立了少年工程院和少年科学院,分别聚焦培养技术创新与基础研究的未来之才。
“太原市将持续加大科教资源投入力度,迈向更均衡、更开放的科学教育。让学生在科学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太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构建科学教育“强磁场”
走在太原市中小学,惊诧于那些充满未来感的科技画面。这座城市正以系统性思维破解科学教育难题,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开辟出无限可能。
打破多重边界,形成“破圈效应”。当学校围墙与科技场馆的物理阻隔消弭,当高校实验室与中小学课堂产生化学反应,科学教育便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而是演变为真实可触的立体实践场。而通过联盟共同体形成的“教育强磁场”,更能有效激活城乡学校的创新动能。
突破学段壁垒,构建培养体系。太原市搭建起“全链条孵化器”,进阶式做好科学教育,让科创种子在不同学段获得适配的生长土壤。
太原市将教育创新置于城市发展坐标系中,让科学教育真正成为社会协同工程,未来必将成为点燃创新火种的引擎。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内容:
-
无锡卓海科技多名人员履历“玩穿越” 修复退役设备侵权风险被问询
9月8日,北交所官网披露关于无锡卓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海科技”)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公司就修复工作创新特征、生产经营合规性、毛利率下滑风险等作出说明。招股书显示,卓海科技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前道量检测设备领域,形成了修复设备、自研设备、核心组件及零部
2025-09-09 11:14:00 -
新校区启用、老校焕新、集团化办学深化……新老学校齐发力,提升家门口优质教育
在市第15小学的开学典礼上,该校东校区正式启用。(受访者供图)在市第19中学中学部教学楼内,环保课桌椅按照“小组式”整齐排列。(记者张梦婷摄)新疆网讯(记者王煜 张梦婷)新校区正式启用、老牌学校重启高中部、集团化办学持续深化……今年秋季开学季,乌鲁木齐市多所学校通过硬件升级、师资统筹与课程优化等方式
2025-09-08 09:24:00 -
辽宁沈阳通报一学校自备井蓄水池受诺如病毒污染事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9月7日,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通报:8月31日,沈阳师范大学校医院陆续接诊了一批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辽宁省、沈阳市相关部门及学校随即开辟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组建医疗队进驻学校开展巡诊服务,对患者进行分类救治。截至9月7日17时,累计报告有胃肠炎症状者2087人,已痊愈
2025-09-07 21:57:00 -
市教育局聚焦素质提升赋能教育提质
【来源:随州日报_数字报】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刘诗诗、通讯员吴波)今年以来,市教育局紧扣“干部素质提升年”主题,全面提升干部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纪律作风,推进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不断扩充,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全力争资立项,扩充教育学位供给。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随州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25—2
2025-09-05 08:28:00 -
脂肪肝还能“吃”回去?研究发现“懒人护肝法”,但坚持者不到10%
提到“碳水”,很多人都避之不及,把它看作减肥路上的头号“敌人”,担心吃多了会长胖、升血糖。 但科学总能带来意外惊喜。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存在一类特殊的 “碳水”,非但不会给身体增加负担,反而能有效改善脂肪肝,堪称护肝“好帮手”——它就是抗性淀粉。 01抗性淀粉是什么? 直白点说,
2025-09-01 17:41:00 -
咸宁市发布秋季开学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示 校园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
咸宁网讯(记者吴青朋 通讯员徐建辉)8月28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秋季学期开学在即,为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新学期食品安全工作有序开展,切实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5年秋季开学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示。提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严格执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及时召开食
2025-08-29 0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