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商州:“四个强化”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特色农业强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在这春潮涌动、风劲帆满的时节,商州大地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从食品产学研基地冷水鱼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到麻街镇油葵种植田里机械轰鸣,从智慧渔业工厂鱼菜共生到精品民宿建成投运,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商州区锚定特色农业强区建设目标,以“四个强化”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发展,通过改革创新破题、科技赋能为翼、产业融合增效、联农带农固本,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7.3%的亮眼成绩,食用菌产值历史性突破10亿元大关,绘就了一幅“三产融合、城乡共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强化改革创新 激活产业春水
在麻街镇自愿村,农机轰鸣声奏响了春耕生产的序曲。农机手驾驶着旋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为300余亩油葵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这样的场景正是商州区农业特色产业全面开花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商州区围绕“5+5”农业特色产业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引擎,不断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商州区设立2900万元的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撬动,有效激发了龙头企业、新业态公司、乡村CEO和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1家,发展农业新业态公司19家,培训乡村CEO86人,吸引1594人回乡创业,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产业发展格局。
2024年,商州区整合村集体资金888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3亿多元,建设16个农业优势产业项目,不仅盘活了农村沉睡资源,更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强化科技赋能 驱动产业升级
在三岔河镇,一座现代化的4.0版鱼菜共生绿色智慧渔业工厂格外引人注目。企业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的先进技术支撑,使单位水体养殖量从传统的5—15公斤提升到如今的50—70公斤,每立方米产值增加1750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不远处,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指导建设的大棚樱桃产业园,亩产效益已突破6.6万元,创造了当地设施农业的效益新高。
近年来,商州区不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思路,大力推进产业链迭代升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稳定保持食用菌年产1亿袋、产值超10亿元的发展规模。
强化产业融合 绘就增收图景
走进商州区食品加工产学研示范基地及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一股现代化农业产业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集聚了四川五子良将、南京花想蜂、西安聚缘众创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将当地的中药材、蜂蜜等特产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
随着冷水鱼深加工项目的加快建设,商州区正在形成“育苗养殖、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冷水鱼全产业链条,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增强了产业抗风险能力。

在推进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方面,商州区深挖农业多元价值,促进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农文旅紧密结合。创新“三个四”模式建成丹江宿集、北斗山居、秦岭深处等一批精品民宿,发展家庭民宿110家,带动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6%。
强化联农带农 筑牢共富根基
“现在在家门口养鱼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正在接受技术培训的村民王建军高兴地算起了经济账:“土地流转金、养殖务工费、集体分红三项加起来年收入超过5万元。”
在商州区,像王建军这样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增收的农民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渔业带动就业超过2200人,农户人均增收达2万元,冷水鱼产业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黄金链”。
近年来,商州区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采取订单生产、土地流转、资产入股、就近就业、入股分红、产品帮销等六种联农带农方式,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将农户紧密镶嵌在产业链上。

2024年,全区发放助农贷款6464万元,支持发展庭院经济、“五小经济”、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培育农业经营主体1054家,支持农户创办企业497家,实施鱼菜共生家庭示范养殖项目,全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7.3%。
下一步,商州区将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用实干和担当奏响特色农业强区建设的华彩乐章。
(郭乾琪)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相关内容:
-
遂平县文城乡:网格力量下沉一线 全力抗旱保秋粮
河南经济报记者 宋莹莹 通讯员 刘思雨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天气,遂平县文城乡7.3万亩秋作物遭遇不同程度干旱,其中玉米、大豆等耐旱性较弱的作物叶片出现卷曲、萎蔫现象,多数地块土壤表层干裂严重,秋粮生产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旱情,文城乡迅速部署,组织全乡网格员下沉田间地头,化身“抗旱服务员”,以“网格”为战位
2025-07-28 17:47:00 -
央媒观豫 | 郑州怎么成了“竖店”?
日均开机短剧约100部,单剧制作周期7~15天,形成“十分钟找齐灯光组,一小时调拨百套戏服”的集群效应郑州怎么成了“竖店”?阅读提示随着微短剧产业的发展,郑州微短剧市场逐渐火热,一批短剧基地快速崛起,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剧组和演员扎堆赴豫,形成一股“逐戏而居”的“迁徙潮”,郑州也因此有了“竖店”的
2025-07-27 17:43:00 -
中国机器人产业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全球首发”“中国首秀”重磅新品集中亮相
央视网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大会期间,将举办多场论坛及交流会。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
2025-07-27 17:42:00 -
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中新合作“样板间”
中经记者 郭阳琛 张家振 苏州 上海报道“1995年,园区的第一根桩就打在腾飞新苏项目内,这根桩所在的多层厂房仍能满足现在租户的需求。”凯德投资(中国)产业园、工业及物流地产管理负责人吕福庆是新加坡人,已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多年,这些经历让他对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过往如数家珍。依托星罗棋布的产业园区,已过
2025-07-26 03:27:00 -
佳县圪崂湾村:“千万工程”引活水,特色产业结硕果
阳光讯(记者 高小雨 通讯员 许倩 )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佳县方塌镇圪崂湾村立足资源禀赋,精准发力特色种植产业,昔日“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村,如今正焕发出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蓬勃生机。据悉,2022年,圪崂湾村在科学评估地质、水源条件后,引进新的特色葡萄品种——阳光玫瑰,栽植面积约100亩,
2025-07-25 10:43:00 -
长治市政府与来长考察的电磁技术领域企业举行工作座谈
7月2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向阳与NMI北京恩迈电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COO、总经理高桥刚士,Seishin 上海玄浩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桥幸司举行工作座谈,就深化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副市长秦苏良及市政府秘书长桑利刚参加。陈向阳对高桥刚士、高桥幸司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长治市经济社会发展情
2025-07-24 1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