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市投资收益“扶摇直上” 成银行维持利润增长的“补血剂”
金融市场板块的投资收益已成为银行维持利润增长的“补血剂”。
记者注意到,去年银行的投资收益业绩增长的确显著,2024年投资收益在300亿元以上的有五家,分别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投资收益逾200亿元的则有11家之多。
业内分析指出,2024年在信贷需求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积极性显著提高。面对优质信贷资产增长不及预期的局面,作为非息收入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业务带来的投资收益正逐渐成为银行营收的重要支撑。多家银行依靠专业的金融市场自营团队,为行内稳定输出了不错的投资收益。其中债券投资对净利润的贡献尤为突出。
多家银行金市投资收益“扶摇直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已公布数据的银行财报利润表中,大多数银行去年的投资收益表现较2023年同期增长势头明显。
2024年,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占营收比例普遍达到4%-20%。其中,大型银行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的该项指标均超过15%。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农商行的投资收益占比甚至高达20%以上,这一比例相对于其资产规模而言更为突出。由于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债券交易和基金买卖的已实现收入,这一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前银行业“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的市场分化现象。
相对2023年的同期变化上,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投资收益2024年较上年同比增长幅度在30%以上。有接近其中一家大行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比起债券业务,去年外汇业务盈利对该行投资收益业绩表现的支撑作用更为显著。
上述几家大行中,中行去年投资收益增幅以64.68%高居首位。中国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对投资收益情况也有所提及,“主要是本行主动把握金融市场机遇,投资收益增长较好。”
而农商行由于规模基数较小,投资收益呈现更惊人的增长态势:张家港行、瑞丰银行和渝农商行2024年投资收益同比分别增长176.81%、100.52%和93.56%。
对于去年高达176%的投资收益同比变化,张家港农商行在财报中表示,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原因系债券交易账户规模大幅增加所致。
瑞丰银行在年报中提到,投资收益主要包括国债利息收入、地方政府债利息收入、基金分红和权益工具投资收益等免税收入。
渝农商行则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称,“得益于本集团合理安排投资组合,加强利率研判,把握交易机会增厚收益。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38.48亿元,同比增加16.35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加强市场研判,优化交易策略,丰富投资品种,把握交易机会,增厚金融资产整体收益。”
“债牛”行情下 金市自营团队“搭便车”
这些年,银行业“分蛋糕”的存量博弈份额竞争愈发激烈。“金融让利实体”趋势之下,净息差普遍来到低位;叠加去年年底债券市场的超级牛市,金市投债的力度和投资收益进一步扩大。尤其在去年11~12月各期限利率债收益率的飞速下行期,不少债券投资机构顺势“起飞”。
银行自营投资团队自然也加大交易力度和频率,并在报告期结束时果断兑现一部分的债券浮盈,在2024年度财报上实现了一波投资收益高增长。
一位城商行金市部投资交易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债券市场来说,去年金市业务赚钱的交易点其实在于对货币宽松预期的定价。2024年年初到年末票息息差由正转负,也就是说,去年年底配置盘债券票息来到“无人区”低位,已无力覆盖金融机构的负债端资金成本。“这其实是改变了过去固定收益投资的基本玩法的。”
记者注意到,4月3日发稿当天,债市表现再度“火热”了一波。成交再升温下,10年期国债和30年期国债活跃券成交收益率单日下行幅度双双超过7BP,如盘中抓住机会,可实现的价差收益十分可观。
2025年,银行金市业务投资收益是否还能借着债市表现“再创辉煌”?
“其实今天收益率能下这么多跟资金松很有关系”,一位国有行金市部人士告诉记者,资金利率今天在往下走了,隔夜大概能到1.7%左右,因此就有空间做多。
有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债市收益率出现阶段性下行的大步“下台阶”,这种“现象级”市场行情带来的可观投资收益,在未来若没有重大资金价格要素变动的情况下将很难再现。
“往后如果资金面上依然维持比较高的货币市场利率,做多的动能还是会衰减的。”上述国有行金市部人士向记者指出,今年波段会比较难做,交易盘报价户压力大;投资户这边可能会关注骑乘策略,毕竟绝对收益比较低,在配置上更多去寻找一些能增厚收益的策略。
前述城商行金市部投资交易负责人也称,后面债市投资的钱可能会更难赚,没有息差的情况下,都在做资本利得,盘中波动应该会被进一步放大,只能凭借金市团队的波段交易快速操作能力看盘,靠高频交易搓出超额收益。
“目前看来,今年一季度资金面中枢是高于政策利率的。如果后续政策利率能够维持在1.5%甚至更低水平,息差空间再次打开,那金融市场业务今年还是有希望继续‘反哺’母行的。”
有行长表示:适当加大交易账户占比
记者注意到,多位银行高管在银行业绩发布会回应金市业务相关问题时提及,金市业务有可能成为未来重点布局的发力方向之一。
中国银行行长张辉在该行的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金融市场业务优势巩固,首发参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对澳门元、自贸区人民币外汇交易等市场创新。展望2025年,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在货币信贷增长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LPR持续下调将会对资产收益率产生重定价影响。资产业务方面,将加大国债和地方债投资力度,适度增加信用债投资。抓住境外利率相对高位的市场机会,合理优化外币债券投资布局,有效控制票据、同业资产等低收益资产。
农业银行行长王文静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关于其他非息收入,去年在宽货币的背景下,债券市场利率走低,投资收益、权益类收益等其他非息收入对盈利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全年实现其他非息收入543亿元,同比增加了113.1亿元,增速是26.3%,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是7.6%,同比大约提升了1.4个百分点。2025年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大力度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基调下,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将助力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继续向好。下一步农行将努力把握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机遇,持续跟踪市场的变化,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动在优化投资组合和交易策略,持续挖掘增收的潜力,力争保持较好的投资收入水平。
招商银行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称,其他非利息净收入方面,主要受债券市场利率走势的影响。今年前两月,债券市场利率有所反弹,这必然会对债券估值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尽管一季度估值存在一定的压力,但全年其他非利息净收入有可能企稳。总体来看,债券利率震荡下行的概率较大。基于这个判断,认为今年仍然存在投资类资产的配置机会。从去年开始,招行适当加大了投资类资产的占比,去年投资类资产的同比增速达到15.47%,享受到了债市牛市带来的红利。在三类账户的结构安排中,为了进一步考验金融市场业务团队的专业能力,适当加大了交易账户的占比。震荡的市场中,专业能力强的团队就能更多地获益。
“从目前的安排看,招行总体布局比较合理,尤其是在市场反弹过程中,择机增加了一些配置,安排得比较妥当。相信今年还会有比较不错的红利,当然这具体考验我们择机、择时的操作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内容:
-
工业富联2024年营收6091亿创新高 连续三年分红超百亿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苑伟斌4月29日,工业富联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全年营收首次突破6000亿元,达6091.35亿元,同比增长27.88%;归母净利润232.16亿元,同比增长10.34%,营收净利均创公司历史新高。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4元(含税),分红总额127.1亿元创新高
2025-04-30 11:33:00 -
苏宁环球2025年首季营收下降13.65%至3.93亿元
观点网讯:4月29日,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苏宁环球实现营业收入约3.9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93.46万元,同比下降48.3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86.5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525.56%。基本每
2025-04-30 00:00:00 -
刚刚!央行发布3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大河财立方消息】4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3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一、债券市场发行情况3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87356.6亿元。国债发行12786.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9788.0亿元,金融债券发行10226.4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3335.2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86.
2025-04-29 18:46:00 -
中国平安一季度归母营运利润稳健增长2.4% 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34.9% 集团总资产突破13万亿元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集团"或"公司",股份代码:香港联合交易所0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近日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业绩。2025年第一季度,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当
2025-04-29 11:47:00 -
厦门国际银行泉州分行开展庭审观摩警示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合规案防管理机制,厚植清廉金融文化土壤,厦门国际银行泉州分行于4月25日组织员工代表前往丰泽区人民法院,现场旁听了一起涉及公职人员的贿赂犯罪案件庭审。此次活动旨在以“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契机,强化员工的廉洁从业意识,将清廉金融文化理念深植于员工心中,筑牢金融从业人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庭审
2025-04-29 11:35:00 -
火热开局!一季度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3.17亿元,同比增长3.1%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刘琼今年一季度,深圳消费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4月28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3.1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开年以来,深圳多部门深度联动,让消费市场“火”起来:开展促消费活动超470场;以旧换新
2025-04-29 11:12:00